一支毛笔、一桶红漆、一只小板凳、一件红马甲。最近,在浒墅关吴公村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位老人,坐在小凳子上,为已经有些模糊褪色的桥名描红。他正是60岁的老党员邵师傅,在他的描摹下,吴公村十余座桥的桥名焕然一新,农村风貌和乡土气息愈加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公村河道纵横,河上大小桥梁众多,这些桥梁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变迁,但随着岁月腐蚀,不少桥梁上的字迹变得日渐斑驳。见此情况,邵师傅便萌生了对桥名补色描红的想法,并获得了村委会的支持,为其提供了油漆、笔、刷子等工具。

邵师傅首先来到后汤村1组的邢姑巷桥,他拿出刷子仔细地把泥灰擦干净,拿起笔沾着刚刚调好的红漆开始描。“描红也有讲究的,字要从上往下描,油漆要稍微厚一点,这样不会滴下来。”邵师傅边描边介绍道。虽然只有4个字,邵师傅仍一笔一画认真地描了十多分钟,上了两遍油漆,原本黯淡的桥名一下子增彩了不少。随后几天,邵师傅对辖区剩余的12座桥梁以及刻有村名的景观石都进行了工整的描红,如有不理想的地方还会再加工,“描红工作不仅力度要拿捏准确,而且一直都要保持弯腰的姿势,有时候累得连筷子都拿不稳。”邵师傅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党员本色,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亮色。

桥梁不仅串连起村庄交通,也是农村的亮丽的名片,接下来,吴公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从“小切口”入手,改变农村“大面貌”。加快实现乡村面貌蝶变焕彩,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新容妆”。(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