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了几张80年代西藏的老照片,现在的西藏早已今非昔比。我常常在想,如今去西藏都是一张机票、一张火车票的事,真是简单。来到这片土地的人们是看到的一切依然是可以让他们嘘唏不已的,可他们触摸到的布达拉宫墙砖的手,想来应该是触及不到西藏的灵魂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拉萨、林芝、昌都;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就算是再遥远的阿里犄角旮旯的地儿,也都慢慢地被开发了。我们享受着在藏地的自驾游,住着舒适温馨的标准客房,吃着可口美味的川菜时,听着车窗里现代流行音乐与车窗外潺潺的流水声,但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引领着我们静下心来去听西藏隐秘岁月里的那些独特过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与进藏沿途的古朴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到了拉萨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一座与我们内地完全接轨的城市了。

我与西藏,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一个来去匆匆的旅人,不知是前世的缘分还是现世的福报,作为一个生活在海平面的人来到这片高原之上,缺氧就像是一种瘾。所以不管走到哪里,与人们总好像连扯在一起的都是那股西藏情结。

拉萨八廓街,有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就是甜茶馆,它就仿佛是你了解西藏的一个窗口,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多故事我也都是在日复一日地泡甜茶馆过程中,了解而来的。还记得那个已经被拆除的老光明甜茶馆,走进土木结构的藏式平房,阳光从天井照射,拉萨的阳光从来都是不吝啬的。有空位就随便坐下,偶尔还能遇到一些好玩的拉萨本地人跟你交流一些你并不知道的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在80年代的西藏旧货市场,依然是如今的冲赛康市场,真是经久不衰的一项生意呢。八廓街的店铺很多都是私有的,那时候除了本地人在此经商以外,还会有很多翻过喜马拉雅山来到西藏的尼泊尔侨民。当然还有很多在街上站着贩卖珠宝的人,这些人多是康巴汉子,你能看到他们的头上绑有红色辫子,是很明显的特征。

身形伟岸的康巴汉子将珠宝挂在身上,本人就是一个行走的售货架,遇到想要珠宝的买家,他们会将手伸到袖管里互相扳手指头来讨价还价,我们这些局外人自然是看不到这个交易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你去冲赛康市场,仔细观察,会发现原来这样的风俗习惯依然存在,都已经延续如此之久了。西藏旧货市场上的东西当然全无定价,你买了以后,只要觉得它值就够了。即便是一块塑料,经过藏族阿佳手里那长年累月念经与祈福,盘玩到都包浆了,也就值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拉萨的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两天,三两朋友放下茶杯,走上街头后,围绕着八廓街顺时针转经,一样的行人,一样的大昭寺,一样的雪山,不一样的是好像又对这片土地更熟悉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茶馆里遇到了一位老西藏,跟我们聊起了那个年代的路。跑西藏路线跑了很多年的除了货车、客车司机,当属后来旅游大热之后的老司机们了。不比现在,川藏线一台普通小轿车都能随便跑完,80年代的西藏那路,只能说是距离长、路况差、环境还恶劣。

他说内地的车来了西藏是会高反的,如果不是早年真有朋友从泉州开着破破烂烂的车到了折多山死活上不去只能原路返回,我也是不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是有通了几条主要干线,但散落在大山里边边角角的很多本地人,因为工作或生活需要,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公路还是坎坷不平的时候一步步走过来的。路途上泥石流、山石滚落、桥涵坍塌,这都是很常见的事。那位老西藏说,在西藏开车风吹雨淋、风餐露宿都是寻常之事,忍饥耐渴、彻夜不寐更是家常便饭。

以前哪里有这么好的山路,都是坑坑洼洼,好多司机先生每翻越一个山顶,都得将车的速度放慢,还要在山顶那高高的玛尼堆和飘扬的经幡下祈福。那个时候蜿蜒连绵的大山里,养路工人就是司机与乘客们的希望,他们总是不计回报地帮助着每一位来到高原之上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虽然没有生长于80年代,但十来年前,走过的珠峰大本营那颠到怀疑人生的弯路,走过那从前说断就断的通麦天险,走过那川藏第一险雀儿山的险峻,这一点一滴,都是回忆里最真实的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昭寺前煨桑独特的气味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漫步在八廓街的转经道上,他们跟我说,那时候的八廓街有着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当然现在也是。货物不仅有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等邻国的,还有内地运来的小商品和西藏本地的土特产。无论是人们喜欢的鼻烟、国外来的染发剂,还是日用品、古玩或者是书籍、经幡,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