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测员采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业船只在赶网作业中。

为推进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工程,全面了解蠡湖水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蠡湖水质持续改善,12月15日,蠡湖渔业资源监测性捕捞活动正式启动。据悉,本次捕捞活动是在市政府的统一调度下,由无锡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具体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进行的,作业范围包括东、中、西蠡湖在内的全蠡湖水域,计划于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3日开展为期20天的监测工作。

昨天上午10时不到,5艘捕捞船在宝界公园湖边游船码头整装待发,船上竖着的“开展蠡湖渔业资源监测 助力水环境深度治理”字样的宣传横幅很是醒目。动员讲话后,作业人员一一登船,船只陆续向着蠡湖深处驶去。在阳光的照射下,蠡湖水面闪着粼粼波光,湖面不时有红嘴鸥掠过,作业船上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往湖里放渔具。据了解,根据蠡湖水域生境和鱼类资源特点,此次作业渔具以网目大于3cm的赶网为主,采取“分区分类、赶拦刺张”结合的联合捕捞方式。作业船只将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百米高喷水域实施作业,约一周时间完成;另一组自东往西从金城湾大剧院水域往宝界桥方向赶网,待第一组完成百米高喷水域作业后,从犊山节制闸往宝界桥方向赶网,最后形成合围。由于季节原因,以及受赶网不能有效捕捞鲤鱼等一些下层鱼类等因素影响,作业过程中还将辅以丝网或矮踏网等网具。

不远处的快艇上,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团队正在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蠡湖底泥和水体浮游动物。“这是正在开展渔业资源的综合监测,包括水环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渔业资源等。通过后续的试验分析可以了解这些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等,进而推算出蠡湖的增殖容量或者说环境容纳量,最后结合整个资源监测的结果,来判断蠡湖是否需要再放流鱼类,以及放什么、放多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室主任徐东坡介绍,在2020年时曾做过一次简单的监测,当时只调查到19种鱼类,“上世纪50到60年代中科院相关单位曾监测到60多种鱼类,2006年到2010年监测到累计42种,种类主要包括常见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有一些鲤鱼、鲫鱼,以及一些溪流性鱼类”。徐东坡表示,此次蠡湖监测性捕捞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蠡湖内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移除鲤鱼等对底层扰动较大的底栖鱼类,清除外来物种,并通过捕捞大规格鲢鳙,为蠡湖水环境达标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监测性捕捞进一步了解蠡湖鱼类种类数量和组成、资源分布等本底状况,为淡水研究中心评估蠡湖鱼类环境承载量,编制《蠡湖净水渔业规划(2023-2027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那么,捕捞上来的渔获物将如何处理呢?此次捕捞实施方案对主要渔获的规格进行了限定,如人工增殖鱼类鲢、鳙最小起捕规格为3千克/尾等,所有小于限定捕捞规格的渔获物均需重新放归至蠡湖水域中。所有渔获物将在现场进行人工挑拣,并做好调查及捕捞记录。对收集到的所有渔获物鉴定到种,对渔获物进行分种类渔获重量和尾数统计,并对每个种类进行生物学测定(如全长、体重等),还将具体分析渔获物组成、渔获物群落结构、渔获量等。最终,捕捞到的渔获物经测量后,将由无锡市五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组织安排处理。本次监测性捕捞工作将由无锡市渔政执法监督支队全程监督。

延伸阅读

为“蠡湖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太湖重要的支湖,蠡湖近十年来鱼类调查工作中断,本底基础数据严重缺乏,这对蠡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极为不利。2020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对蠡湖鱼类资源开展调查,发现蠡湖生物多样性下降明显。

由于鱼类资源自身替代性、游动性、资源量的波动性、持续性等特点,湖泊渔业资源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为更好地反映湖泊生态的持续变化,需要长期持续性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才可以更具体地反应渔业资源的资源量及变动趋势。只有摸清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才能为开展水域功能区划、制定资源养护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管理决策长期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此次蠡湖通过渔业资源监测性捕捞作业和调研,将在详细掌握蠡湖鱼类群落结构、现有资源量、个体生物学和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准确有效地对蠡湖鱼类资源增殖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渔业在保水、养水、净水方面发挥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为后续蠡湖的鱼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提出“蠡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