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下,世界冲突不断,全球经济下行,欧洲国家更是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欧盟国家可谓使出“浑身解数”,但是在限价问题上却迟迟拿不出一个确切结果。

在俄乌冲突前,欧洲一直依赖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冲突爆发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跟着美国挥舞“制俄”大旗,特别是欧盟成员,首当其冲,于是稳定的能源供应流失,欧洲国家和俄罗斯长达50年的天然气合作关系结束。

为了应对这场还见不到曙光的危机,欧盟成员国之间多次举行会议,就天然气相关问题进行多次商讨,但是一直未达成统一意见。

据环球时报近日综合报道,欧盟13日在比利时召开能源部长会议,就天然气限价问题进行磋商,因内部成员对价格上限存在分歧,最终仍未取得较大进展。

该会议原定于13时结束,因为给不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延迟到18时方结束,会议超数小时,可见内部成员难以达成共识。

据观察者网消息,欧盟委员会最初提议价格上限为275欧元/兆瓦时,当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连续两周超过此上限,且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与全球液化天然气价格的价格差连续十个交易日超过58欧元时,便会启动该限价机制。

支持限价的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则认为其上限价格太高,要求将价格上限至少设定在200欧元以下。

有人嫌上限太高,于是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捷克又提出一个新方案,当荷兰TTF这个欧洲天然气风向标出现“异常”,即天然气期货价格连续3天超200欧元/兆瓦时,并且比现有的液化天然气价格连续3天高35欧元,启动此方案。

按理说,该方案应该比较接近支持限价成员国的要求了,但是,仍有部分国家表示拒绝,希腊环境和能源部长表示,150欧元至200欧元比较现实。

德国、奥地利和荷兰则认为,此举可能会导致欧洲急需的天然气转移到其它市场,让本就艰难的“冬天”更加难以度过。

于是,13日的会议没能对天然气限价问题给出最终方案,欧盟计划于12月19日再次开展讨论。

对此,俄罗斯相关人员称,通过干预冲击市场,将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欧盟最终会“自食其果”。

那么,欧洲今年冬天真的会很难过?

据经济观察网消息,2022—2023年冬季欧洲天然气供应问题可能不大,截至本月11日,欧洲库存尚有952亿立方米,而且今年秋天比往常更温暖,欧洲多国建立了足够的冬季天然气储备。

而且为了防止未来能源再度恶化,欧洲正四处寻气,卡塔尔就宣布,自2026年起,每年为德国提供200万吨液化天然气。

可以看见,欧洲国家为了补上俄罗斯方面的缺口,是真的很努力了,但是短时间想要彻底摆脱危机,并没有这么容易。

其中有一点就让人意外,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减少了,但是更贵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却变多了,俄罗斯通过海运向欧盟和英国提供的液化天然气比去年增加了21%,创下历史新高。

由此可见,欧盟对俄罗斯方面的制裁拳头,反而打在了自己身上,这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