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Nature今日发布年度十大人物榜单,北京大学曹云龙因新冠病毒研究上榜。此外,还有韦布望远镜负责人,猪心移植手术专家以及联合国秘书长!

2022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太多,多到人们记不清具体发生了什么。

今天,Nature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就用这个榜单,从22年重大科学事件关键人物的视角中,感受时间的波诡云谲。

曹云龙:跑赢新冠病毒

曹云龙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学专业,2019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谢晓亮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曹云龙 上榜理由:「他对病毒新变种的细致描述使研究人员能够在SARS-CoV-2的发展过程中与它保持同步。」

他利用高通量单细胞 VDJ 测序成功筛选出强效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为新冠的疫苗研发和治疗开启新大门。

疫情爆发时,曹云龙通过筛查康复的患者,寻找可用于治疗的抗体

2020年5月18日,谢晓亮/曹云龙团队等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的研究论文。

论文中,曹云龙解释如何利用高通量单细胞VDJ测序,快速从新冠康复者B细胞中筛选出大量新冠病毒的感染阻断或中和抗体。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5.025

其中,编号为DXP-593、DXP-604的两个中和抗体疗效突出,两者组合成抗体鸡尾酒疗法更加显效,均具治疗及预防功效。

2022年6月,曹云龙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BA.2.12.1, BA.4 and BA.5 escap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Omicron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发现奥密克戎突变株BA.2.12.1、BA.4、BA.5新亚型呈现出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并且对奥密克戎BA.1感染者有显著的中和逃逸现象。

曹云龙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分离并表征上千个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后,发现奥密克戎BA.2.12.1、BA.4、BA.5进化出的新突变能够特异性逃逸BA.1感染所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

同时,奥密克戎BA.1感染存在「免疫原罪」现象,即BA.1感染主要唤起之前原始株疫苗所诱导的记忆B细胞,而很难产生特异性针对BA.1的中和抗体。

这些发现提示,基于BA.1的奥密克戎疫苗可能已不适合作为现有免疫背景下的加强针,所诱导出的抗体对新变异株将不具有广谱保护效力。

今年10月,谢晓亮/曹云龙团队在预印本bioRxiv上发布名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1/2022.09.15.507787

论文中,曹云龙通过研究从BA.5,BA.2和早期变体中康复的人的抗体,预测了定义目前流行的许多变体的关键突变。

这些预测使研究小组能够在发现变异体后不久评估变异体逃避免疫的能力。曹云龙说:「我相信,这是我们第一次领先于病毒。」

目前,曹云龙和同事正在寻找设计新的抗体疗法,以确定那些对病毒进化最有弹性的疗法。他说:「只有做出有效的预测,才能表明你了解这个系统。」

Lisa McCorkell:为长期新冠患者发声

McCorkell是一名研究员。2020年,她感染了新冠,之后,病毒后遗症持续影响着她的日常生活。

同年,McCorkell和其他四名患有长期新冠的女性成立了「患者主导研究组织」(Patient-Led Research Collaborative),对该病毒进行研究。

McCorkell 上榜理由:「即使这种情况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这位研究人员也将患者置于长期 COVID 研究的中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就「新冠后遗症」发布的释义,「长期新冠」指感染新冠病毒三个月后仍有感染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病因方面找不到感染新冠以外的其他解释。

世卫组织估计,约10%到20%新冠感染者可能受到中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包括疲倦、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等。

今年,虽然许多国家对于疫情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下降,但患者主导研究组织的成员和影响力仍在继续增加。它为研究项目引入了480万美元的基金,受助者由患有长期新冠的人组成的小组选出。

McCorkell和她的合作伙伴对长期新冠研究领域的空白感到沮丧,并决定自己做研究。2020 年,她们对长期新冠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建立了一个Google文档来分享结果。

McCorkell说:「它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并能让更多人了解到长期新冠患者面临的困境。」去年,该组织发表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记录了200多种症状。

参与此次合作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Kelly O’Brien称:「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事情非常出色。」她表示,McCorkell 和联合创始人在完善这项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长期新冠患者能够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McCorkell仍在不断努力。当她与包括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内的政府机构联络时,她意识到长期新冠患者是残疾人群体的一部分,也需要发声和更多关注。

她说:「未来,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会考虑到残疾人的利益,对此我很有信心。」

Muhammad Mohiuddin:活人移植心脏手术第一人

2022年1月10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转基因猪心移植手术。

这是世界首例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的手术,57岁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接受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以挽救生命。

然而,医学奇迹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曲折。研究人员曾经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申请过对猪心移植人体的临床试验,但遭到拒绝。

FDA担心,这些猪是否来自医疗级机构,想让研究人员先将心脏移植到 10 只狒狒中,然后再继续移植到人体。马里兰大学异种移植研究团队领导者Muhammad Mohiuddin回忆这一过程。

Muhammad Mohiuddin 上榜理由:「这位外科医生和他的团队将第一个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到人类体内。」

这次,57岁的患者Bennett给了Mohiuddin团队机会,一个让猪心移植到人体的机会。

启动异种移植之前,Bennett无法实施传统方案。因为他心律不齐,不能接受机械心脏泵,又因为有不遵医嘱的不良治疗史,无法接受人体心脏移植。

面临濒死的危险,Bennett接受了猪心。医院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同意了猪心移植施治患者的方案获得了FDA的许可。

尽管Bennett最终没能活下来,但他的家人仍然对医院表示感谢。他的儿子在一份声明中,感谢院方提供了最后的实验,称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结束移植器官短缺的现状。

「我们对每一个创新时刻、每一个疯狂的梦想、每一个不眠之夜心存感激,感谢所有为这项历史性的手术付出努力的人,我们希望这个故事可以成为希望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Jane Rigby:探索宇宙起点

今年7月,有这么一组图片火遍全网。

7月12日,NASA公布了韦布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的一系列全彩深空图像及其光谱数据,这也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深的宇宙红外图像。

本次深空图像由韦布望远镜的近红外摄像头Near-Infrared Camera所拍摄,通过不同波长图像的叠加,韦布望远镜为我们展示了46亿年前的宇宙景象和很多以前未曾见过的星系。

这里面的每个光点,实际上都是一个充满约200,000,000,000颗恒星的星系。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JWST运营科学家,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天文学家简·里格比(Jane Rigby)的贡献。

Jane Rigby 上榜理由:「这位天文学家在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并正常工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研究宇宙提供了巨大的新功能。」

里格比在一个月内完美地部署了JWST的副镜以及所有其他组件。随后帮助NASA负责人评估望远镜性能的工作。

这次任务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从7月发布的第一张重磅图片,到遥远星系和系外行星大气层的发现,JWST在整个 2022 年都占据了天文学头条。数十年来,在望远镜上工作的数千名天文学家中,里格比一直都是关键的存在。

人类群星闪耀

此外,十大人物榜单上,还有尼日利亚公共卫生事件专家Dimie Ogoina。他对尼日利亚猴痘传染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关键信息。

Dimie Ogoina 上榜理由:「这位尼日利亚科学家的研究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对抗这种病毒。」

Alondra Nelson ,来自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她帮助拜登政府制定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科研诚信政策和关于开放科学研究的指南。

Alondra Nelson 上榜理由:「在白宫科学政策办公室的掌舵下,这位社会科学家在公平、诚信和开放获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人口学家Diana Greene Foster在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对堕胎权法律保护后,对民众反应进行追踪调查,并提供关键数据。

Diana Greene Foster 上榜理由:「在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各州禁止堕胎后,这位人口统计学家开始追踪后果。」

此外,上榜的还有一些名字与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是:联合国秘书长António Guterres,孟加拉国的国际气候变化专家Saleemul Huq以及乌克兰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负责人Svitlana Krakov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