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解读

前天的破位大跌让市场情绪受挫,所以昨天开盘大盘惯性下探在情理之中。此外,央行未能如期下调LPR利率让市场有所失望,以及日本央行出人意料提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引发亚太股市震荡,也是指数在盘中持续走低的两个原因。不过,在行情低迷之中,也有几个现象较为积极,或有助于短线后市企稳回升。

一是成交量大幅萎缩,两市成交额合计已经低于4月27日2863和10月31日2885时水平,说明市场做空动能已基本衰竭,俗话说“地量之后见地价”,成交量已预示大盘接近调整到位。二是上涨个股数量已接近上涨个股数量,包括平均股价跌幅也明显小于指数,表明市场情绪有回暖苗头。三是沪指和创业板指日线KDJ指标已双双进入超卖区域,存在反弹要求。四是大盘已回补11月29日3080-3096缺口,同时又在5分钟K线上留下了一个3100.75-3104.92的缺口,由于A股有“缺口必补”的“执念”,后市资金会更加倾向于去博弈回补该缺口。

市场这波杀跌主要源自于防控政策优化后短期新冠感染人数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回升的“强预期”。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暂时和短暂的,优化防控政策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经济回升,一旦感染高峰过去,“烟火气”逐渐恢复,叠加未来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发力,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必将再次加强,市场信心也必将随之重新回升。因此,锐叔认为“跨年行情”只是进入了“中场休息”时段,而不是将再次进入下跌趋势,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会呈现区间震荡格局。

结合前述几个现象和技术上3070左右筹码峰具有较强支撑,锐叔预计大盘短线上有望逐渐企稳回升,且回升第一目标是回补5分钟K线上留下的3100.75-3104.92缺口。在相应的操作层面上,建议重仓者暂持股等待反弹,轻仓者则可适当逢低加仓抢一下反弹。

板块掘金

昨天风电板块表现相对不错,逆势之下板块指数仍涨超1%。驱动上,12月19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能源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前期专题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这件事标志着江苏海风重启,此前海风下跌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由于军事活动的影响,导致市场预期海风招标和建设的进度要低于预期,另一个是核心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担心海风行业提前进入恶性竞争状态,而从近期的招标来看,目前射阳和大丰都正常启动,此前的悲观预期被修复,行业后续将恢复正常增长。

今年1-11月风机招标量为99.47GW,同比+90.85%。往后看,受疫情和供应链影响今年未完成装机量将转结明年并网,2023年装机量有望突破70GW。

需求侧:“十四五”风电总装机量新增278.79GW,国内10省海风规划超200GW,国外多国确定至2030年海风装机需达145GW,装机需求中期确定性增强。除了需求测的推动,大型化降本&原材料回落共振,也将推动风电板块明年盈利修复。风机大型化在摊薄资本支出、运维费用等方面作用显著。陆风方面:2011-2021年国内年新增装机规模从 17.5GW 增长至 30.7GW,平均单机容量为3.11MW,2022 年招标主力机型均为 4MW 以上;海风方面:2011-2021年国内年新增装机规模从 0.1GW 增长至16.9GW,平均单机容量为5.56MW,当前主力招标机型均为7-8MW以上,未来单机容量有望突破15MW。原材料方面:中厚板、方坯、环氧树脂、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将促进包含塔筒、铸件锻件等零部件企业盈利修复。

此外,中国风电供应链出海也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短期看,海外高通胀环境凸显国内厂商成本优势,机会窗口突破在即;长期看风电企业有望依托中国制造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各环节出口增长空间较高。当然,在当前政策聚焦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风电板块或许不是短期市场主线,但站在中长期角度上,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风电板块也可作为逢低布局的选择之一。

消息面上,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12月20日在2023《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上交所将以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具体举措包括:开展投机炒作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乱象。大力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严格退市监管,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等。这一消息自然不利于概念题材的炒作,但利好低估值的央企。之前“中字头”和央企改革板块来过一波大涨,源于政策面“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推动。最近这方面又有了新的驱动,先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随后,国资委党委12月19日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贡献。央企享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且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市场价值的匹配度上看,在央企主导的大部分行业其估值偏低,且当前处于历史区间低位。这与央企的基本面形成反差,意味着央企估值具备提升空间,具有较高的配置性价比。在未来的中国金融发展进程中,将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进而重估上市央企价值,业已成为确定性的政策导向。在这一政策导向影响下,需要重视央企估值重构的政策逻辑,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央企业进一步展现和释放市场价值的落脚点。

央企改革板块在前一波上涨之后,最近回调的比较多,但驱动逻辑还在,后市有望重启升势,并有可能成为引领大盘反弹的先锋,不妨适当关注一下。在这方面的选股上,建议结合以下三个思路:
1、价值重估空间大:低估值、高股息;
2、企业行为上,与市场沟通积极、透明度高;
3、产业方向上,关注两条主线:大能源类(石油、煤炭、电力、化工、交运)、大科技类(军工、电信)等。

免责申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买卖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国金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