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临近中午,黄海岸边,东海镇东海镇村连片600亩农田里,身体瘦弱的吴永芳协助丈夫高辉为播种机添加麦种。“快回去,别累坏了。”“嗯,盒饭送来了,肚子饿了吧?”采访在夫妻俩忙碌劳作中穿插进行。


“记者同志,我下月就要转为正式党员了,这是我一辈子最开心的事。”走进堆满稻谷的粮仓,吴永芳报告的这件喜事,令记者眼前一亮,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61岁农妇,除创建600亩“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造盐碱地水稻高产记录,还拥有光荣的“新党员”头衔。


“今年水稻再获丰收,亩均产量1250斤,总产75万斤。专家说又创造了本地沿海盐碱地‘南粳’系列水稻品种最高产量。”面对记者“花甲之年,怎么想着入党”的提问,吴永芳手捧金灿灿的稻谷深情回答:“作为农民党员,我以多产粮食,贡献中国饭碗,献礼党的恩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种粮大户对党朴素的表白与心声。2013年底,原本与丈夫从事道路土方作业的吴永芳,听闻家乡党组织号召创办家庭农场,就试着耕作了老家80亩豆、麦,次年获净利4万元。“党的好政策,定是勤劳致富方向。”夫妻俩回乡专心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第2年,当流转面积拓展至300亩时,周边盐碱地遇上夏秋干旱,成片大豆失收。“幸亏镇村党员干部伸来了援助之手。”吴永芳介绍,“他们请来市里农技专家会诊,很快找到破解答案:改种水稻,中和盐碱,化害为利。”


盐碱地上,当地从未有人种成过达产水稻。“上级专家绝不会骗人。”抱定信念,吴永芳夫妇将旱田全部改造成稻田,并依照专家指导,引进良种、实施机械化插秧和科学培管,一举夺得水稻亩产超1000斤的好收成。


尝到甜头,吴永芳有了更大的自信,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夫妇俩2019年大手笔扩大种粮面积至600亩。同时,她倾囊购置6台(套)先进农机,建起日烘干能力达60吨的库房,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麦高产,吴永芳心生念想:听党话,共富裕。既如此,何不申请入党,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主意拿定,她向村党总支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去年初夏,吴永芳田头劳作,镇领导专程前来看望,问及“你有什么要求?”她头一仰,出人意料作答:“我只想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接受组织考察,吴永芳沉浸于激奋之中。谁知,没多久,她参加例行体检,竟被查出早期肺癌,面对晴天霹雳,吴永芳治疗前安慰并鼓励丈夫:“就一点小毛病。只要粮食高产,就代表我向党交出了合格成绩单。”


4个月后,吴永芳手术成功后又出现在田头。吴永芳笑言:“心里有了入党追求,身上的病痛早已飞走。”又过了80多天,2021年12月17日,当水稻归仓,农田又见麦苗尖尖时,吴永芳终于成为了梦寐以求的中共预备党员。


红心向党,康复后的吴永芳依然操劳于600亩粮田。有人看着心疼,建议缩减面积,但坚定“多产粮食多报国”的吴永芳始终摇头。今年,她和丈夫面对60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自然灾害,通过抢农时、机插秧、防病虫、巧施肥、抗旱灾、重培管、快烘干等综合举措,获得水稻单产1250斤的好收成,连同夏熟小麦亩产超800斤,又一次刷新了由她和丈夫保持的当地盐碱地稻麦最高产纪录。


“感念党恩,我的一丁点成绩算得了什么?”结束采访,年过花甲的吴永芳激情澎湃,“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热情高涨,定要将高产经验传授给更多同行,并带领乡亲生产更多优质粮食贡献国家。”

来源:启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