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国家信息中心、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大数据局联合主办的 “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于线上举行。30余位行业知名院士专家、来自全国23省76市的主管部门负责同志、40余位头部企业代表云端齐聚青岛,超过360万名观众以线上形式参会。

本届峰会以“千城千面,数聚赋能,慧享生活,智领未来”为主题,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行业趋势、前沿技术、落地应用等热门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除主论坛外,还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了“数字政府”“数字惠民”两个专题分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局长马越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宁吉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分别致辞。

大会还邀请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评估所等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聚焦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趋势。

在“数字惠民”分论坛上,海纳云作为国内数字应急领域的头部代表企业亮相,数字应急及城市生命线总经理汪渊博士带来《数智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践探索》,通过分享创新方案、模式和应用成果,希望从城市安全这一重要细分领域,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海纳云模式和贡献”,也为应急产业数字化提供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渊在峰会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1

城市安全风险一屏统管

更广、更深、更快、更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完善的智慧应急体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应急管理智慧化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汪渊建议,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监测预警能力,强调城市风险隐患的“源头治理”,要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纳云智慧应急全栈赋能体系

论坛上,汪渊还分享了海纳云在城市安全应急方面做出的创新探索和成果,从广度、深度、速度、精度方面对城市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深度布局。管理广度可覆盖海陆空、全行业、全灾种、全链条、全周期,做到城市安全风险“一屏统管”;强化“末梢管理”,全面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纵向到底”;报警信息同步推送处置单位、行业监管单位和监测预警中心,实现感知快、报警快、响应快、处置快和预警快;构建以专业算法和行业场景化智能算法为主体的44种监测预警分析模型,实现城市安全隐患的精细化“智理”。

2

助力青岛走在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打造值得托付的应急城市品牌

据了解,本模式已在青岛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建设项目”上得到全面应用。青岛市从城市整体安全运行的高度出发,构建了青岛市“一网络、一中心、一平台、广应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部署1万余台智能传感器,覆盖市内主城区200多万平方米区域,接入大数据局、城管局、住建局等行业部门90多个系统的1000多种数据,整合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等9个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及数百家权属单位,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互通联动,建立“智能监测、分级预警、四级联动、依职响应”的安全监测预警运行机制,形成风险“监测—辨识—防范—化解”全流程闭环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纳云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据汪渊介绍,青岛应急样板就很好的实现了海纳云解决方案中的“四个度”,即“广度+深度+速度+精度”,具体来说:

1、解决广度问题,做到一屏统管。青岛市应急管理量大面广,存在“看不到、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在平台建成后,管理广度可覆盖海陆空、全行业、全灾种、全链条、全周期,涉及燃气、热力等9个行业主管部门和几百家权属单位,实现行业领域广泛;部署前端智能终端10000多台,实现智能终端类型广泛;覆盖市内主城区200多万平方米区域,实现预警覆盖地域广泛;接入大数据局、城管局等行业90多个系统的1000多种预警数据,实现接入感知数据广泛。

2、解决深度问题,做到一网尽收。监测预警平台建成后实现“末梢管理”,全面打通青岛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3、解决速度问题,做到瞬间启动。报警信息同步推送处置单位、行业监管单位和监测预警中心,实现感知快、报警快、响应快、处置快和预警快。

4、解决精度问题,做到一键决策。系统以算法支撑,构建以专业算法和行业场景化智能算法为主体的44种分析模型,提供即时性研判与主动式服务,实现城市安全事件的精细化“智理”。

未来,海纳云将继续深耕智慧应急领域,进一步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通过数字赋能带动应急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构筑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安全防线”,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