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潮汕籍侨胞有1500多万,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汕头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汕头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海外华侨所做出的贡献,明确汕头要打好“侨牌”,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这是顶层设计对新时代“大侨务”观念的又一次深入阐释。

在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上,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侨文化”在“侨”文章中的分量浓墨重彩。那么,汕头该如何写好“侨”的文章?如何利用“侨文化”推进侨乡新发展?

1. 以“侨”为“桥”,集聚全球华侨优质资源。汕头将“侨”文章重重落笔在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2014年9月15日,华侨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并于同年12月8日正式挂牌运作。这片填海造地而萌生的“新大陆”正在搭造广阔平台,引航特区新时代的“红头船”驶向广阔世界。下来,必须进一步发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一国家级平台的作用,在体制对接、交通连接、产业承接、文化衔接等方面寻求突破,构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和品牌优势,把“侨”打造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接点。要以“侨”为“桥”,搭建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沟通的桥梁,促进国际侨才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把华侨试验区打造成为华侨华人创新高地创业福地精神家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的第一站,让这座桥梁建设得更宏伟、完善、畅通。同时,华侨试验区要布局明晰,为城市谋划未来产业。以“侨”为“桥”,华侨试验区正在连接着特区的未来。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经济圈的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发展更有竞争力的产业。

2.发挥侨乡文化势能,培育侨乡文化动能。作为侨乡,潮汕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无论是潮汕开埠文化,或是已经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0万封侨批档案,都是侨乡对外开放和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血脉相连的真实记录。

一是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侨”文化在汕头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不仅要对历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还要对侨乡文脉有整体把握,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保护传承好“老汕头”历史文脉。除了前期的“八个一批”工程,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保护,增加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要促进文化交流。要发挥侨务部门作为“娘家人”作用,为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提供文化“大礼包”。比如打造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 茶文化海外推广、线上线下潮汕文化推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要发挥海外校友会平台作用。

三是要将城市文化资本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在保护和传承弘扬侨文化的同时,努力把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要通过文化来赋能工业、赋能商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和地方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其中一种受众面最广、最直接有效,也是最能拉动本地经济的方式,就是结合本地实体产业,把潮汕文化和华侨文化充分融入本地实业产业中去。比如把狮头鹅文化融入到玩具里面,把华侨历史融入到剧本杀,借助实体产业发展,进而把潮侨文化推向全国、全世界,在推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发挥侨资角色,促进汕头招商引资。汕头已成功获得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主办权,要借“会”提升,借“会”引资。利用大会凝聚起海内外侨胞和潮汕乡亲关心支持汕头发展的共识合力;要积极举办各类汕头投资环境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云对接”,要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4.打造和美侨乡,推进乡村振兴。汕头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整理、提升侨村人文景观,讲好侨村故事,因地制宜打造一个个具有潮汕文化特色又兼具侨文化元素的 “最美侨村”,不断丰富“和美侨乡”的内涵,唤醒众多海外侨胞的乡愁记忆。

5.培养侨文化青年创新人才。做好新时代“侨”文章,需要青年、青少年一起参与,侨文化才能活起来。潮汕文化从业人员中从事研究的比较多,与产业商业结合的少。文化要赋能工业、赋能商业的发展,就需要创新创意人才参与,尤其是在推动“三新两特一大”、玩具、文旅等产业时。我们需要大力培养一批华侨文化青年创新人才,既了解潮汕文化,热爱家乡,又有专业技能,能往专业领域里面深究、创新,能将潮汕文化和华侨文化与本土实体产业结合,推动侨文化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