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月22日5时48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从此,白天开始变长,一阳始生。

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其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阳光的照射和白天的时间将一天天增加,正如民俗所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是说冬至这一天,聚藏的阴寒之气将开始削弱,阳气开始回升。

由于阴阳之气转换遵循一定时序规律,地气滞后于天气,冬至后一段时间是北半球一年中最冷时段的开始,也就是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气象资料显示,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武汉往往出现初雪。而未来一周,武汉以晴到多云为主,最高温只有1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气象局预测,2022年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我省大部地区前冬暖后冬冷,总体呈略暖偏干趋势,可能出现阶段性偏冷和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为-8℃~-7℃,最冷时段可能出现在1月中旬后期至2月上旬。

古人将冬至节气分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意思是,此时地底下僵死般的蚯蚓感受到阳气的滋生,抬头向上,互相缠绕;过五日,在阳气滋生下,麋角开始脱落,这与夏至落角的鹿正好相反。再过五日,来自地下的泉水感受到阳气之温热开始流动。可见,古人在总结冬至物候时,时刻提醒天寒地冻之时,正是阳气萌生之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在冬至,生活充满诗意。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数九”习俗,也就是从冬至起,数“九九”八十一天,并流传下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声一声数着季节的变迁,一声一声叹着流年之美。

古人还常画《九九消寒图》用来期盼春天。有的画梅花一枝,上有梅花八十一朵,从冬至起用红笔每天涂一朵,待都涂遍,寒天已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是找九个都是九划的字,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日描摹一笔,待繁体写成,九九八十一笔填满便是“九尽桃花开”的大好时节。

苦寒的年代,人们希望以这种雅致和闲适的方式,把无趣过成有趣,把难受变成享受,把不是良辰过成美景,以此捱过漫长的冬季。

当下,我们正经历一场浩大疫情洗礼,三年来总要迈过去的坎儿。冬至,我们在这里欢笑,我们在这里哭泣;我们在这里祈祷,我们在这里重生。

在最冷的时节,心存温暖;在最黑的夜晚,向往光明。

坚持,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