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延安大边沟的青年食堂外,聚集着很多人,众人议论纷纷,还时不时伸出头谈望着。

终于,一个人从救护车上走了下来,人群中立马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与呐喊,下来的人正是毛主席。

大家早就听说了毛主席要来青年食堂的消息,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想要目睹主席的风采,都早早挤在了一起。

毛主席见到大家也非常高兴,很亲切地向大家挥手,还走进人群里,问候大家在生活方面过得如何。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这时,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一名男子故意挤得与主席越来越近,当他距离毛主席近在咫尺的时候,他突然从身后拿出了一根大木棍。

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那个人出手却非常狠,眼看着那个木棒就要打到毛主席的后脑勺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的一名警卫员迅速冲上前去,为毛主席挡下了这致命的一击。

这个在关键时刻,出手保护毛主席的人究竟是谁?他又与毛主席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委派重要职位的蒋泽民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对于全体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

但是,国内的纷争并没有结束,蒋介石心怀鬼胎,打着“商讨建国事宜”的幌子,多次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探讨。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如果不奔赴这次探讨,倒显得共产党这方没有诚意。但以蒋介石的心狠手辣,指不定会出现什么事情。

在这种情急关头,毛主席最终决定亲自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同样参与谈判的中共代表团还有周副主席和王若飞。

为此,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特意找到了蒋泽民,要他在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期间,担任毛主席的副官,保证他不容出现任何闪失。

意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蒋泽民当即提前前往了毛主席将会在重庆居住的地方,对那里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布置。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28日,在全国民众的期待当中,毛主席如期抵达了重庆,只见他穿着崭新的蓝色中山装,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盔帽,非常简朴整洁。

为了参与这次谈判,毛主席还特意换上了一双崭新的皮鞋,这是毛主席自参与革命的几十年来,穿过最好的一双鞋。

蒋泽民赶紧跟随着毛主席的身边,将毛主席一路引到汽车旁。毛主席看见他,非常和蔼地说:“泽民,东北解放了,你想不想家乡的大豆和高粱呀?”

听到这话,蒋泽民不由得非常感动,他与毛主席已有三年多没见面,主席不但记得他,连他的家乡也记得清清楚楚。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谈判期间,蒋泽民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于任何出现在毛主席身边的人,都十分注意。

终于,经过长达43天的谈判以后,国共两党共同签署了“双十协定”,这次谈判也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自上次毛主席询问过蒋泽民以后,他其实确实在内心非常怀念家乡,自从出来参与革命,他已经很多年都没见过家乡的样子了。

于是,在执行完这次任务以后,蒋泽民在得到上级的同意以后,回到了自己在东北的老家。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3月,蒋泽民到达吉林海河口,在这里遇到了自己先前的老首长周保中,两人都非常高兴,聊了很长时间。

谈话期间,周保中得知蒋泽民曾经在苏联学习过坦克的机械化科目,就询问他是否愿意来一同组建我军的坦克队。

能够有机会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而且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蒋泽民感到非常高兴,当即就同意了这一安排。

来到坦克训练基地以后,蒋泽民才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里原先是日军的坦克训练基地,现在留存下来的,还有七八十辆坦克。

但所有的坦克几乎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严重的炸毁,如果想要重新组建起一支正规的坦克队,将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蒋泽民立马就开始着手投入坦克的修复工作,他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开始着手攻克难题,并最终顺利修复了第一辆坦克。

图丨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个月以后,解放军对长春发起进攻,几个在长春城外的暗堡阻碍了解放军的进攻,使其难以突破敌人防线。

这时,多亏了蒋泽民带领4名坦克队员,驾驶着修复好的第一辆坦克赶到了指挥所,为这里的进攻提供了及时的援助。

这辆坦克的威力果然非同小可,随着一声巨响,一座暗堡瞬间被炸毁了,有了这个先例,其他敌人也纷纷吓得四散溃逃。

正是在蒋泽民和坦克的帮助之下,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还歼灭了敌方700多人的力量。

回到坦克训练基地以后,蒋泽民又抓紧时间,与同事们一同投入到坦克的修复工作当中,没过多久,他们顺利修复的另一辆坦克,也被投入到战争当中。

图丨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解放长春的战斗当中,蒋泽民带领的坦克队确实是功不可没。连刘亚楼将军都亲自夸赞他说:“我们国家的解放军使用坦克,蒋泽民算得上是第一人。”

建国以后,蒋民担任我国总后勤部车船部副部长,长期为我国后勤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与建议。

1988年1月,75岁的蒋泽民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回到了老家辽宁,并在那里安度晚年。

说起来,蒋泽民除了在修复坦克的功绩以外,对于毛主席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那么,他与毛主席之间又曾经发生过什么别的事情呢?

图丨蒋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外成为毛主席的保卫参谋

1913年12月,蒋泽民出生在辽宁黑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目睹地主如何欺压当地百姓,农民的生活又有多么的不容易。

在蒋泽民很小的时候,他就在地主家里做长工,帮助父母补贴家用。但他起早贪黑,却还是要忍受地主的责骂。

后来,蒋泽民又承担了一项任务:每天送地主家的儿子去私塾里读书。每次到了私塾,他总想在那里多待一会,对于那里的氛围非常渴望。

这样时间一久,私塾先生便注意到了他,告诉他一定要坚持读书,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这是改变自己命运最好的机会。

从那以后,蒋泽民就常常向私塾先生借一些书籍,利用打工之余的时间,自己用心钻研,决心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丨蒋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日军侵略我国东北,对这片土地烧杀抢掠,大量无辜民众在战火中丧生,让蒋泽民的内心十分痛苦。

他决心弃文从武,投身到军队当中,以切实的行动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将侵略者们全部赶出去。

蒋泽民在附近的村子里加入了抗日义勇军,他也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和自己想法相投的年轻人。不久以后,蒋泽民就跟随部队一同前往辽西一带作战。

在一次作战当中,他们遇到了日军最尖锐的部队,在敌人猛烈炮火的打击下,队伍被打散,战士们被迫四处逃命。

蒋泽民跑到山里面,虽然侥幸躲过一劫,但却也因此和组织断了联系。这让蒋泽民心急如焚,不断打听着组织的下落。

正巧,他在路上碰见了原来的同乡,为了活命,两人一起当了伪军,可从他内心深处而言,他依然在寻找回到组织的机会。

图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蒋泽民正跟随队伍训练,碰见了一名叫做耿振义的中共党员。蒋泽民不愿错过任何可能找到组织的机会,就试探性地说了这样一番话:“都说红军好,说朱毛好,倒也没见过朱毛到底是什么人。”

这话一下吸引了耿振义的注意,他哈哈大笑,告诉蒋泽民:“朱毛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说的是红军的两位主要领导人,朱德与毛泽东。”

两人又讲了很多话,从蒋泽民的言谈之间,耿振义了解到蒋泽民想要回归抗日队伍的决心,就帮助他与组织取得了联系。

在与抗联第四团团长侯国忠取得联系以后,他们一致决定对蒋泽民所在的伪军队伍进行策反,以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

在他们的努力下,时任伪军连长的赵玉玺决定带领队伍发起起义,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又增加了一股可靠的力量。

图丨蒋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抗日联军打算需安排一些人才,到苏联进行深造学习,以具备更高的理论修养与能力,将来作为革命的储备力量。

由于蒋泽民自加入抗联以后,表现就一直非常出色,此前也多少读过一些书,能够懂一些知识文化,他就被选入了前往苏联的队伍。

经过两年的学习,蒋泽民再次回到延安,在这里迎来了新的使命与任务。

一天下午,组织通知说毛主席将要来亲自接见大家,这让蒋泽民非常激动,没想到竟然真的有机会能够见到毛主席。

蒋泽民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就是觉得他既亲切又简朴,毛主席穿着一声有些破旧的军棉衣,上面打了大大小小很多补丁。

见到众人以后,毛主席也没有任何架子,非常友好地与大家打招呼,关心众人的生活状况如何。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情此景,蒋泽民的内心却有些羞愧,为了见毛主席,他特意穿了一双崭新的皮鞋,看到毛主席如此简朴,让他很受触动。

所有人都坐定以后,毛主席向大家表明了此次来接见众人的目的。基于延安目前的状况,党组织考虑办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并决心将这个任务交给在场的这些人。

在毛主席的分析与鼓励下,大家都信心十足,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会后不久,蒋泽民就接到通知,被调任为抗大第四大队一队一区队的队长,他在这里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革命人才。

后来,蒋泽民又被派往武汉,任武汉办事处交通班长,这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蒋泽民丝毫也不敢懈怠。

图丨蒋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2月,在武汉的蒋泽民收到一封电报,组织让他立马赶回延安,说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

蒋泽民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延安,组织上告诉他,决定任命他与李德山共同为毛主席做保卫参谋。

在蒋泽民看来,这不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更是很光荣的使命,他担心自己才回国不久,经验并不是很丰富。

当党组织对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相信他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这也让蒋泽民感到非常动容。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蒋泽民对待工作事无巨细,处处都十分注意,防止任何做的不周到的地方。

他首先对毛主席住所以及周边的环境做了细致的考察,从自然环境再到周围住的是什么人,他把这些情况全部牢牢印在脑子里。

蒋泽民在考察环境的时候,还碰到了前来汇报情况的朱德总司令,当朱德得知他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时,也叮嘱了他很多。

朱德说:“除了日常事务的统筹安排,对于来访的人,你也要格外注意,做好登记工作,确保不出现任何疏漏。”

蒋泽民将朱德总司令的这番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任何人只要是来见毛主席的,他都会提前审查并做好登记,防止任何不测。

在蒋泽民的保护下,此后三年一直相安无事,哪怕有时候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他也能够很好地将其处理妥当。

图丨蒋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一股反共高潮,蒋介石甚至特意派人包围了延安,对我党的一举一动都紧盯着不放。

在此期间,国民党内先后成立过多个刺杀队、棒子队等,专门旨在进行一些暗杀与破坏性活动,试图扰乱我党的内部秩序。

他们的计划先后几次都流产了,可国民党方面仍然没有放弃打击共产党的念头,又一次次派出新的力量。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蒋泽民的工作就显得更为紧要,每次与毛主席一同外出的时候,他对周边的环境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状态。

图丨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9月,陕西省的一位国民党副专员途经延安,对于共产党的事迹感到非常敬佩,就主动提出想见毛主席一面。

毛主席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我们也应该予以正面的回应,以积极寻求国共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于是,毛主席答应了他的请求。蒋泽民将两人会面的场地定在大边沟青年食堂,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事先并没有把主席的行程透露给任何人。

可当毛主席与那名副专员会面完以后,两人乘救护车前往食堂吃饭,却看见食堂外边围了很多的群众。

敏锐的蒋泽民已经意识到问题有些不对劲,按理说,根本没有人会知道毛主席此次的行程,怎么如今还会聚集这么多人?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车以后,蒋泽民连忙找到当地的一名警卫战士,问他为什么这里会聚集如此多的群众。

警卫战士也不清楚消息的来源,但大家都这么传,说毛主席要来吃饭,所以都想看看主席的样子,谁也不肯散开。

既然消息的来源没有得到确定,蒋泽民的心就始终没有放下来,他一直紧紧盯着主席周边的人,防止意外出现。

就在熙攘的人群向毛主席不断靠近之际,蒋泽民注意到了人群中有一个男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此人表情神态都非常专注,不像别的群众那么高兴,但却一个劲地往毛主席身边挤,此外他还一直将双手背在身后,不知道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蒋泽民下意识地就去摸腰上的手枪,但他又考虑到现场群众实在是太多,如果误伤了谁可就不好了。于是,他紧紧贴在毛主席身边,留意着那个人的动向。

图丨人民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副专员已经进入了食堂,毛主席仍在微笑着与群众打招呼。就在这时,那个男子迅速冲上前来,并从身后掏出一个很粗的木棒。

蒋泽民连忙赶了上去,用右手挡住那一下攻击,这一木棍的力道之大,几乎让蒋泽民险些摔倒。

这个男子反应也很快,立马又拿起木棍,试图再次向毛主席发起攻击。蒋泽民见状赶紧起身,又用左手去抢那个木棒。

蒋泽民用尽全部力气,把木棒夺了回来,并且一脚把那个男子踹出去1米多远。直到这时,他才因刚刚的正面冲突,倒在了地上。

图丨制服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已经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两名警卫战士赶紧将那名男子扑倒在地,任凭他怎样挣扎,都没有用了。

面对这次突然的行刺事件,周边的群众被吓得一动不动,等蒋泽民制服了敌人,他们才非常愤怒地喊道:“一定要严惩这个人!”

虽然这次事件很惊险,但好在毛主席安然无恙,并且能够继续原定的计划,这才让蒋泽民舒了一口气,感觉任务完成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蒋泽民与毛主席结下了更为深厚的感情,蒋泽民真可谓是毛主席的好卫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