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在文家市与在浏阳失利的起义军汇合,当晚,起义部队的干部们召开会议,毛主席匆忙前去。

然而,刚走到门口,却被警卫员拦住了,在告知姓名后。那警卫员也并未放行,而是转头报告上级:一个姓毛的在门外!

彼时,警卫员尚且还不知毛主席身份,更不知,他与毛主席今后还有很深的缘分。

这位警卫员是谁?他与毛主席有何缘分?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军生涯

这位敢拦住毛主席的警卫员名叫杨梅生。他是毛主席的第一个警卫员,同时也是位了不起的战士。

1905年1月,杨梅生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淦田镇一个以卖药材为生的家庭中,家中对他寄予厚望,送他去私塾读书,然而没多久,他因家贫无奈辍学,开始跟着家人学习药材知识,想着以后可以找药房工作,养活自己。

22岁时,杨梅生离开湘潭去往长沙,他不知道的是,此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26年,杨梅生跑到长沙找工作,却正碰上了,湖南省总工会组织的工会斗争,他大受震撼,在了解了情况后,他就加入了游行队伍中。也是以此为契机,杨梅生接触到了共产主义。

1927年,在工会的推荐下,他加入了武汉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次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警卫营中当兵。就在这期间,他却因为犯了一个错误,差点被枪毙。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丨杨梅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杨梅生在井冈山根据地担任警卫班班长,当时他年轻气盛,什么都冲在最前面,有一次与人激战,为了掩护后方群众,他不慎将枪支丢失。

丢失枪支在当时可是大罪!由于红军被封锁,枪支弹药都是越用越少,不用最好,士兵们出战都只敢用长矛,在这种情况下,弄丢了枪支的杨梅生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部队规定了如果弄丢枪支会有严厉的军法处置,杨梅生只能主动认罚,接受裁决。

当时任士兵委员会委员长的李贞得知这一情况后,把杨梅生叫了过来。向杨梅生问明白情况了之后,李贞说;“我不能不处罚你。”杨梅生心中一紧。“但是,你可以将功补过。”

李贞其实很欣赏这个小伙子,认为军法处置他太可惜了,于是,她想了个办法,让杨梅生戴罪立功。“下一次作战,只要你能缴获枪支,我就不罚你了。”

杨梅生松了一口气,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下次作战时把敌人的枪支抢过来!最终,杨梅生超额完成任务,缴获了3支步枪,还被上级褒奖,过程总算有惊无险。至此以后,杨梅生沉稳了许多,让领导们都暗暗点头。

图丨杨梅生(右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长征。

而杨梅生此时作为红9军第3师第8团团长,也必须带领部队离开。偏偏在此时,他生病了,患上了疟疾,全身冷得哆嗦,身体虚弱到站都站不起来。

此时,他对于整个部队来说是一个累赘,不少人想要放弃他,虽然没当面说,但杨梅生心里清楚,自己怕是要死在这里了。

正当杨梅生心灰意冷时,军团领导那边传来话,务必要带上杨梅生,同时还特批了100块给担架队长,专门负责杨梅生的安全。杨梅生知道后,红了眼眶。

图丨担架上受伤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差点身死的经历,杨梅生最忘不了的是自己打下飞机的惊险一幕。

1935年,大部队抵达茅台镇,杨梅生任军委警卫营营长,负责军委领导保卫工作,这是一个重担子,他得时刻保持警惕。

就在一行人行走于山路间时,突然传来了防空警报声,众人反应极快,躲在两旁草丛。这时候,杨梅生抬头一看,三架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

敌军发现了大部队,随即扔下炸弹,瞬间,几个士兵倒在血泊中。杨梅生见此,不敢大意,立即请示首长,他得想尽一切办法将飞机打下,不然不论是领导们还是战友们,都无法抵挡住从天而来的炮火。

图丨敌机来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长同意后,杨梅生立马猛冲进炮弹掀起的烟雾,以此作为遮挡,飞跑到机枪连所在位置下达命令。

杨梅生找来四挺机枪,命战士们架在他特意选好的射击点,然后按兵不动,等敌军的飞机飞进机枪的射击范围后,杨梅生眼睛一亮,大手一挥,四挺机枪瞬间齐发,以猛烈的姿态抵达半空中,顺利击中了一架飞机。

轰隆一声,飞机坠毁落地,地上人们欢呼雀跃,上空的另外两架飞机放弃了轰炸,只在半空中盘旋了几秒,便仓皇离去。

杨梅生打下了一个飞机!这件事一下子在军中传开了,军委首长大力褒奖了杨梅生和他的警卫营,至此所有人说到他杨梅生,就称他“那个打下飞机的人”。

图丨机枪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途中,有许多困难,有时候来自天灾,有时候来自外敌,有时候来自于内部。

1936年2月,杨梅生因与张国焘不和,被发配到新闻部抄送报纸。此举主要是为了将他调离原部队,这也意味着杨梅生失去了指挥权。怎么回事呢?

当时,张国焘欲分裂红军,不仅对于中央继续北上的指令装聋作哑,还公然成立了“第二中央”,想要部队成为自己的一言堂。

在张国焘的疯狂举动下,朱德、刘伯承等人都难以压制他,一时间,人心惶惶。

这时候,有人意有所指地问杨梅生:“如果有人叛党,你会怎么做?”

杨梅生想都不想,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谁反党,我反谁!”

图丨杨梅生(后右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正是这句话传到了张国焘的耳朵里,也许是部队里的明争暗斗太过激烈,杨梅生没过多久就被明升暗降地操作了一把,从32军,调到了川康省军事部任参谋长,失去了领导权。

不过,杨梅生并不后悔,他始终都相信中央的指令是正确的,毛主席的指示是正确的。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听说毛主席已经抵达陕北,打了胜仗。

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企图在胜利面前被击得粉碎,他不得不继续北上与红一军团会合。杨梅生也重新回红四军团,任总部纵队参谋长。

长征结束后,杨梅生还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披荆斩棘,领兵作战,战功赫赫。在新中国成立后,杨梅生任第46军军长,后就任湖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直至1975才退休。

杨梅生的从军生涯,说起来并没有特别的荡气回肠,他并非开国大将,也没有特别亮眼的战绩,但他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这点非常值得我们敬佩。

图丨杨梅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卫工作做得好

除了是一位优秀的战士之外,杨梅生还有一个“绝活”,警卫员出身的他,不仅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还护送过周总理。

组织上非常信任杨梅生在警卫方面的能力,周恩来也称赞过杨梅生“很用脑筋,很会打仗”。那么,杨梅生是如何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的呢?又是如何成功护送周总理的呢?

1927年,虽然秋收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但起义军的接连失败让毛主席产生了忧虑。于是,他通知起义军干部等于浏阳城东南文家市会合,并召开紧急会议。

9月19日晚,起义军各干部均到场,只等毛主席来,而当时的杨梅生恰巧就在会议门外值勤。杨梅生没见过毛主席,也不知道毛主席对这场会议的重要性,此时的他只是想着尽忠职守,于是,他拦住了这个匆忙赶来的陌生人。

图丨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人一脸警惕地拦下,毛主席有些尴尬,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杨梅生的询问:“对,我找陈浩,告诉他,我姓毛!”

杨梅生认真记下毛主席的话后,马上跑去会议室里,向营长陈浩报告:"门口有一个姓毛的找你!"

杨梅生不知内情不认识毛主席,陈浩却是认识的。一听杨梅生说,他便知道自己做了个错事儿,忘记了毛主席与这边将士们并不熟,于是一拍脑袋,赶紧去接毛主席。

于是,毛主席总算是踏进了会议室里,陈浩还给大家介绍:“这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

杨梅生一听,知道自己犯了错,立刻羞红了脸,慌张的给毛主席敬了个礼后,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只能低头不语。

毛主席反而哈哈大笑,对着杨梅生说:“你做的很好呀!不用害怕,我还得夸你呢!”这便是毛主席和杨梅生的第一次见面。

图丨毛泽东和朱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因为秋收起义闹出了巨大的反响,毛主席成为了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当局不断派出队伍伏击起义军,期间,总指挥卢德铭还因此牺牲。

局势开始急转而下,队伍里士气低迷,而此时,作为起义领导人的毛主席,不能再有事了。

于是,众人商议过后,决定为毛主席配一个稳妥的警卫员,专门保护他的安全。但是军队的好儿郎这么多,选谁呢?陈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梅生。

选择杨梅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过人之处,还因为,他与毛主席是老乡,都是湖南湘潭人。就这样,杨梅生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一个警卫员。

此后,杨梅生一路随着毛主席参与秋收起义、朱毛井冈山会师,并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斗争。

图丨秋收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8月,国民党趁着毛主席率领的主力部队不在的空档,倾一师之力突袭井冈山。此时,井冈山毫无防备,在敌人眼里脆弱不堪。

此时,杨梅生第一个站了出来,他临危受命带着一个团的兵力,以井冈山旁的黄洋界为驻扎地,拼命修建工事,抵御敌军,最终为红军争取了时间和胜利。

在吸引火力方面,杨梅生很有经验,也很有勇气。有一次,毛主席所带的兵与敌军对垒,然而当时我方处于劣势,毛主席急需找个机会突围出去。

这时候,杨梅生挺身而出,率领一队人马,冲在了最前头,挡住了大部分的火力,让背后的毛主席成功脱困。

杨梅生虽然是毛主席的第一个警卫员,但担任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杨梅生来说,此职位却意义非凡。

图丨杨梅生(后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当毛主席的警卫员,是一次机遇的话,那么护送过周总理,则是险象环生。

1931年,杨梅生被上级派往闽赣边界进行一个机密任务,迎接从上海赶来的周恩来。

这项任务很艰巨。当时,我党的高层干部原本就受到国民党的监视和忌惮,想要平安从他们封锁的防线突围,就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正好是杨梅生所具备的。

提起这次护送,周恩来也是记忆深刻:“那次通过封锁线时,是杨梅生指挥部队声东击西,把敌人引开,不然过封锁线是很危险的!”

原来,当时,刚接到了周恩来,杨梅生所率领的队伍就不巧的与敌方队伍狭路相逢。当时,就连周恩来都不禁捏了一把汗。

然而,杨梅生却不慌张,反而立刻想到了应对方法:引开敌人,声东击西。

图丨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先带着几个人故意留下痕迹,将敌军引开,路上让队友演戏,佯装重要人物就在之中,与敌人你追我赶,最后待到敌人发现不对时,剩下的人早已经护送周恩来平安离去。

周恩来经此一役,对杨梅生赞不绝口,认为杨梅生是一个有领军才能和急智的人,组织上也对杨梅生寄予厚望。

1935年,在遵义会议结束后,军委出于对杨梅生的信任,命他担任军委警卫营营长,他再一次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没错,又回到了“老本行”,他的任务就是保证各个军委首长的安全,责任不可谓不重大。

在战场上,杨梅生是一位铁血的战士,而在军委领导心中,他也是一位忠诚的卫士。

图丨杨梅生(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家人亏欠良多

战场再无畏无惧的铁血战士,心中也会有化不开的柔情。杨梅生在外征战多年,心中最挂念的是家乡的老母亲,最亏欠的,是长期分离的妻子。

杨梅生的妻子叫刘坚,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与杨梅生是如何相识相恋的呢?说起来,朱德与其夫人还是他们的媒人呢。

刘坚与朱德夫妇关系很好,曾数次搭救过朱德的妻子康克清。有一次康克清突然昏倒在路边,恰好刘坚路过,喊来队友把康克清送去医院抢救,才保住了康克清的命。

还有一次是康克清骑马差点坠崖,也是刘坚将她拽回来的。因这几次救命之恩,康克清对刘坚非常感激,因此时常与刘坚来往,朱德也就认识了这么一位女同志。

图丨朱德与康克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刘坚来康克清家里做客,朱德看了刘坚一会儿,突然问她有没有对象,刘坚下意识摇了摇头,朱德当即大喜,说要给刘坚找一个好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杨梅生。

在那个年代,男婚女嫁很简单,看对眼了就一起过。所以,刘坚仅仅在婚前与杨梅生见过一面,就认定了他,当然,朱德夫妇在里面起了不少作用,刘坚和杨梅生都很信任朱德夫妇的眼光,认为对方定是好好过日子的人。

由于当时环境恶劣,两人的婚礼办得很简陋,刘坚却并无抱怨,这让杨梅生心中安慰了不少。

最令杨梅生愧疚的是,新婚后的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家,去往了前线,夫妻两个就这样分隔两地,两人都有工作,谁也无法脱身,于是,直至红军抵达延安,他们夫妻才结束分居。

在两人心目中,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革命的胜利,舍下些许儿女情长又如何?

图丨杨梅生与刘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虽然与自己分隔两地,然而终有相见那一天,但母亲呢?

杨梅生自参军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了,那时他还不知道,因为他加入了共产党,他的父母成为了国民党的眼中钉。

杨母被他们带走毒打了一顿,见她说不出杨梅生的行踪,国民党就干脆下死手,把杨母打的奄奄一息,随手扔去了乱葬岗。杨母最后死里逃生,却再也不敢回家,最后流落街头成为了乞丐。

于是,1949年,当已经是司令员的杨梅生回湖南湘潭执行任务时,在街边看到一个极像自己母亲的乞丐,还有些不可置信,他犹豫着拍了拍乞丐的肩膀,叫了一声“母亲”。

却看见她转身后茫然的眼神,他原以为,母亲失去消息是由于战乱,然而看到这一模一样却又苍老了不少的脸庞,他确信,她就是自己的母亲。

图丨杨梅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我是勋梅啊!”

杨梅生原名杨勋梅,杨母拿着这个名字找了儿子许多年,没有一个人听说过他的消息,杨母以为儿子早已经死在了战场上,但随着杨梅生的这一声呼喊,杨母仿佛也回了魂,抱着杨梅生就哭。

而杨梅生呢,知道了自己母亲的经历后,想到是自己连累了母亲,一时间悲从中来,一边号啕大哭一边说道:“二十多年了啊!是儿子不孝啊!”

其实,在那个年代,如杨梅生这样,忍受妻子分离,与父母家人失去联络,几十年无法相见的士兵、将士还有很多。

即使如此,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革命,甘愿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好在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1978年1月9日,杨梅生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这位中将值得我们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