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使得流传五千年的“地域特色”成为传统文化的容器,是洋溢着文化生命力的有机载体;而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又得益于当地人民的传承而生生不息,构成了一方水土独特的气质与品格。可以说,乡土故园传承千年的建筑、技艺、习俗,是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更是一方水土的根与魂。
延续地域传统建筑,保留文化的“纹理”。一说到“山环水绕曲径幽”,往往能想到江南水乡;一提及“青瓦白墙飞门楼”,往往会想起徽州烟雨。地域特色建筑的存在,犹如文化丰碑上细致入微的纹理,向世人彰显着本土独一无二的特性。隐藏在街角的名人故居、历经百年的古朴建筑、见证历史的老街古巷,不仅营造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更滋养着一方文化的精神生命。安徽桐城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佳话,给后人以心灵启迪,更在无形中塑造着参观者谦让和顺的品格。地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不仅能够丰富文化风貌、装扮人居环境,产生社会效益,更能拉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经济效益。
延续特色传统技艺,保留文化的“风韵”。传统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匠心的体现,每一件精工细作的民间艺术品背后,都是五千年来中华大地的人民对幸福生活与美好向往的寄托。传统技艺的流传,犹如文化长河中漾出的碧波,为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平添了几分风韵。喜庆连连的山东年画、栩栩如生的河南剪纸、五彩斑斓的江苏刺绣、惟妙惟肖的华州皮影,丰富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福禄寿禧”的追求。在如今国际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当下,传统技艺成为我国文化交流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绣为例,因其精致的针法而绣成的逼真效果被誉为“丝绸上的油画”,深为国际艺术收藏者所珍爱。特色技艺的传承和延续,不仅使群众在新时代的美好向往得到传统方式的体现,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能借助文化交流、工艺品出口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中“和善美满”积极文化传播世界,增强传统文化在国际的知名度,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