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指出,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的敏感探测器。
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自我暴露的程度越深,尴尬和羞耻感也会随之增多,风险体验和危机感越深。
人会本能的规避和掩饰自己的隐私。
因此要想知道你和一个人的关系是否真的亲密,看你们彼此之间的隐私暴露程度就可以。
心理学家对自我暴露程度做了大致四个水平的划分。
程度一:兴趣爱好的暴露
共同的兴趣爱好是感情的初期阶段,很多友谊都是从共同的爱好开始的。
比如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更容易熟络,喜欢美食的女生经常一起逛街。
拥有共同的兴趣就拥有了一些基本的共同话题,处于这个阶段的关系可以算得上萍水之交。
如果你在生活中的朋友只是这个程度,那么不要随便要求一些对双方而言很重要的东西,毕竟你们的关系还不支持你们这样做。
《庄子·外篇·山木》中写道: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如果你发现别人对你一直都不冷不热公事公办,也不需要诧异对方不近人情,或许你们只是萍水之交,没有那么多的感情。
程度二:态度的暴露
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保护取向”,当你认为对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个人也认同时,你的潜意识会本能的产生亲近感。
“态度”包含对其他人或事物的看法或者评价,这代表着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
有句话叫做“两个相似的灵魂终会相遇”,两个人会走到一起,往往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而价值观传递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分享”。除了可以日常制造话题,同时也是维护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分享的过程会增加关系双方的真实感。
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可以通过分享拉进彼此的关系,同时分享的过程也是验证价值观是否一致的重要方式。
有的家庭关系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况,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保持分享欲。
程度三: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状况的暴露
范玮琪在作品《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中写道“你了解我所有得意的东西才常泼我冷水怕我忘形,你知道我所有丢脸的事情却为我的美好形象保密。”
关系的加深和渗透是从彼此掌握对方的一些特殊信息开始的,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和个人的“关系信息”。
个人信息主要是个人人格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些自卑情绪,恐惧的,焦虑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小心谨慎,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坐在一起喝过茶聊过天,他们却是彼此一生难得的知己。
个人的“关系信息”主要是与其他人的社交状况,比如跟家人的关系好坏,跟什么人有过节等。
你会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可能会很多,但真正能拉家常的就那么一两个,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你一起聊跟谁吵了架,和谁又有小情绪。
能够彼此了解到这个程度的关系在生活中都算是极少数的知己了。
程度四:隐私的暴露
隐私是每个人最敏感的部分,一般都是一些不被大众所接受的想法或行为,要么难以启齿,要么对个人而言曝光有极大的风险。
电影《无名之辈》中的坐着轮椅女子面对两个小贼丝毫不惧,甚至是强势;但当她失禁的时候,却显得无比慌张。
因为真正的隐私,是不会轻易示人的,即使是最亲密的人都难以做到呈现自己的全部隐私。
所以能互相了解隐私的人关系不仅亲密而且十分特殊,大多数时候,这样关系都会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有的甚至是共生状态。
结语
正常情况下,自我暴露得越多,人们的关系就会越密切。
很多人掌握不好朋友之间的分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清楚彼此的关系到了哪一步。
因此经常做出一些超过彼此关系的行为。
之所以自我暴露程度会成为人际关系的重要探测器,根本原因就在对对方是否有足够的信任,这份信任值不值得自己去承担这份风险;但掌握更多的信息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强的维护信息的责任意识。
很多人有很强的好奇心,却没有这种意识,只顾深挖别人的痛楚,却不懂得承担责任。
个人隐私的暴露也意味着个人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