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修持法,实质上就是使意念专注于身中某处,锻炼意志,收摄思维。《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即指守一
守一法是道教修持诸法术中较重要的一种。道教认为:修此守一之法,“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太平经圣君秘旨》
《老子道经想尔注》曰:“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云笈七签》卷六十六注引《太平经》云:“子欲养老,守一最寿,平气徐卧,与一相守。气若泉源,其身何咎,是谓真宝,老衰自去。”“守一”被道教视为长生成仙的重要途径。《黄庭外景经》:“子能守一万事毕,”可知道教何等重视守一法。

究竟什么是“一”?守“一”又指守什么呢?这个问题在道教经典中有数种解释。
首先,“一”指天地间的大道。《抱朴子·地真篇》说:“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仙径》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唯在此虚无中,有广大的宇宙天地万物。又曰:“守一存真,乃能通神,万物生于一,一生于道,故守一即可至于道。”
“一”者为道之本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修炼中于“一”字上下功夫,清虚澄彻,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与道冥合,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于混沌无我的境界。所以,人们修持守一之道,就可以长生,精神就可以长存。

其次,“一”又指身上的部位。《太平经》说:“头之一者,顶也。七正之一者,目也。腹之一者,脐也。脉之一者,气也,五脏之一者,心也。四肢之一者,手足心也。骨之一者,脊也。肉之一者,肠胃也。”道教认为这些是五脏六腑要害之处,经常修持,“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 久视之符也。”
第三,守一指守持精神意志。《太平经》说:“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念此一身中之神也。”又说:“守一者,真真合为一也。人生精神,悉皆俱足,而守之不散,乃至度世。”《太平经钞》癸部云:“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人有一身,与精神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因此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常合为一,可以长存。”所以“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其长 生久视之符也。”

第四,在道教内丹派中,则侧重于守丹田一说。亦即指驻守在人体三丹田部位的神灵。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说:“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世血口传其姓名耳。”这里的“一”,是指人体内的一个神灵,时常寄生在三个丹田部位。修炼此法时,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亦有令守两眉之间,或脑顶泥丸者,为道教中黄庭法,亦有教守鼻中、绛宫、气海、命门者。
守一存神,保守人体内的魂神,使魂神与形体合抱为一,人的生命才能生存。《道德经》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庄子·刻意篇》曰:“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魂神长驻体内,与身体形魄相抱为一,即是守一之道。
另外,“一”又指纯阳之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说:“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气本一。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自然同姓。元气本一,化生有万。万须得一,乃遂生成;万若失一,立归死地。故一不可失也。”保守纯阳一气,使人体精神饱满,身体健康,达到“外全形生以为本宅,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五厨经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