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自闭症小孩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重复性行为,家长通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强迫症吗?
孩子这些行为,到底是自闭症的刻板行为还是强迫症,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区分?接下来由广州粤海医院脑病专家李博为大家介绍。
自闭症的刻板行为常常被误以为是强迫症,但实际上,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刻板行为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情况。
自闭症的重复性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缺陷之一,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之一,是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表现出的一系列频率较高、无明显目的和意义的行为,还包括兴趣狭窄,很难接受事物的改变等。
强迫症则是以某种规则行事或重复性进行某项事情。比如以一种特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物品、门窗必须始终保持开着或关着、不断检查门窗、抽屉、数数等。举个例子:在你关好门走下楼的那一刻,心里总是忍不住的回想“自己有没有把门锁好?窗到底关了吗?”这个想法一直在脑海里回荡个不停,最终你会仍不住的停下前进的脚步,匆匆忙的回去检查一遍。
生活中,我们常常将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定义为——“强迫症”。当这种强迫症状再次出现时患者会感觉到痛苦,虽然有试图抵抗,但仍很难做到忽略。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但是自闭症者同样也存在强迫症的某种行为,比如鞋子必须按颜色搭配排列,喝水的杯子必须倒着放,吃饭时坐的椅子必须是同一个等等,二者又该如何准确区分呢?
李博认为,自闭症的刻板行为和强迫症看起来相似,但实质上却不同,主要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动机不同。
具体来说,强迫症患者时常会感到“被迫”得去做一些事,比如强迫回忆某事;反复洗涤、确认和检查等,这种短时间的重复行为被认为是强迫症,并且症状者会认为这种“强迫行为”可以防止坏事发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具有意义的”。
而刻板行为是明显地毫无目的的运动或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不断重复的动作,例如,拍手、晃动身体、挥动手臂、反复玩弄手指的动作。自闭症者对这些行为的背后意义并不会太深究,他们也并不会像强迫症者一样,认为“强迫行为可以防止坏事情发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