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三月初,陈兴波就成了众多忙碌茶人中的一位,与工人们一起,忙着给茶园进行人工除草。人工除草不会在茶园里喷洒一滴除草剂,是一项耗时又耗人工的活,人力成本投入很高,但能确保茶园纯绿色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做出一杯健康生态好茶,陈兴波在自家茶园里除了不使用一滴除草剂,也不使用一滴杀虫剂。

“我们的野生茶园在千年古寺——龙湖寺后山,因此也就将那一茶园产的产业取名为古寺了。古寺茶园里的茶树至少都已经有几十年的的历史了,最老的茶树都已经有七八十岁了。”陈兴波介绍,古寺茶园里的野生茶无论是养护,还是每年春季的采摘,都会按照纯绿色生态标准工艺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龙湖寺后山的野茶树为僧人所种。该寺由林自超创建于宋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戊午年间,是德化四大名刹之一,也是闽台众多三代祖师寺庙的发祥地。

古寺茶园一年的产茶量有限,要买野生古寺茶每年得早点下手,不然一转眼就售罄了。

在福建大田县,熟悉陈兴波的乡邻们,都会被他对于茶叶的那份热情深深感染。作为一位60年代末出生的茶人,每到做茶旺季,陈兴波对于做茶的那份激情与毅力,丝毫不逊色于70后、80后甚至90后的茶人们。

而他除了制茶人这一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小学数学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到茶叶采摘的季节,他经常都要半夜去茶山,通宵做茶。白天再回来上课。或者和别的老师调班,一连好几天都守在茶山。新茶做出来了,他都会第一时间请朋友一起品茶。”这是陈兴波周围人对他制茶投入的形象描述。

又做老师又做茶的,这种双重职业在外人看来很辛苦,但陈兴波觉得老师这一职业对他做茶有帮助。

“老师这一职业属性,让我特别擅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做茶这个手艺不是三年两年可以学会的,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但后续更多在于自己边看边学,对做茶工艺的摸索。”陈兴波说,他在1995年的时候跟着制茶师傅学习做茶,学的是传统的做茶手法。在二十几年的做茶生涯中,他一直在摸索中,不敢说自己的做茶工艺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所谓的看茶做茶,不是好的师傅就一定能做出好茶,做茶是一件非常感性的事。对茶叶的认知有多深,在做茶的过程中投入了多少感情,这些都会决定了做出来的茶有几成的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忆自己的做茶生涯,陈兴波感叹他在学做茶的前10年,技艺都不太稳定,偶尔能做几泡好茶。这是因为一款茶经历采摘、晒青、摇青等多道工艺,每一道工艺都不能出任何一点点差错,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在做茶这件事上,摸索了10年后,陈兴波才觉得自己的做茶工艺才算真正稳定下来,整个质量体系也都有了一个稳定的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对于乌龙茶的发酵技术工艺,陈兴波觉得自己摸索得很成功,是最在行的。每年的10月,进入乌龙茶制作的鼎盛时期。在福建,10月的天气依然很热,这个时候用传统工艺做乌龙茶,考验的是发酵的制作工艺。这一发酵工艺如果在自然温度状态下控制不好,很多茶叶制作人就会依赖空调房的恒温状态来发酵,但陈兴波不让茶叶进空调房发酵,在自然状态下达到最好的发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阅一下大田的茶叶史,它在清代曾为贡品进京,茶事载入《康熙字典》,其生产的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茶叶作为大田的土特产和对外贸易的主打产品,明清时期已由商贩收购挑至本县文江或永春装船,经泉州、福州转口运销海外。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大田县志》在卷之八舆地志物产的货之属与木之属里,记载了茶叶,这是大田最早关于茶叶与茶叶贸易的记载。

如何将大田的茶叶文化历史做更深远的传播,陈兴波想到了要将自己的茶叶做成一个品牌,他注册了“天香草木缘”这一品牌,并且力求将这一品牌做更深入的推广。

2017年,陈兴波开发了金花老铁这一茶品,在2017年9月,参加厦门国际茶产业投资展览会,获得了“礼茶供应商”的殊荣,品牌知名度随之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说起金花老铁这款茶的开发,陈兴波直言这其中的开发历程波折而又漫长。所谓的老铁,即陈年铁观音,新茶经烘焙冷却后密封,每两年用中火复焙,茶叶在这种自然氧化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口感味道。所谓的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常见于茯砖茶中,属于益生菌,可催化茶叶中内多种物质,优化茶叶的口感。

“2014年,在一次茶友交流会上突发奇想,如果在老铁上培育金花会怎么样,就有了金花老铁这款茶的开发。”陈兴波说,2016年12月,经过了两年的尝试,在报废了大量的老铁后,终于在老铁上成功培育出了金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百味神仙客,茗香千里草木缘。”这是陈兴波给自己的品牌定的一句宣传语。在品牌化做茶之路上,他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像金花老铁这款茶的开发一样,走得慢一点稳一点,但是一旦做出来就绝对是一款好茶,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在茶品的开发上,除了做一些限量供应的野生茶,每年也会有意识的剩一些茶下来,做一些老茶的开发。我会有意识去培养一些年轻人做茶,用开放的心态去教他们做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兴波的生活乐趣就是做茶喝茶,并且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做茶这个行业里。为了培养年轻人做茶的悟性,他会要求学茶的年轻人自己慢慢体会,对茶叶有了一定感觉,对茶叶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他才会进一步教大家做茶的专业知识。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春色很美,春天很短,如何留住春的味道,那么就做一些好茶,与朋友和茶客们一起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