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腊八,最大的标志就是热腾腾的腊八粥,和一罐罐腊八蒜。

然而你可知,它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

年关将至,壬寅虎年的腊八先到了。这外边儿都天寒地冻的,正适合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来讲点儿故事。

“腊八”竟然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个节日?竟然有那么多重要的节日来源于这一天?

佛祖立地成佛,朱元璋与老鼠争食……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腊八”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

腊八,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

这一切的起源,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时代。

那个时候,腊八节还没诞生,辽阔的中国大地上,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们依然靠着祈求上天来吃饭。

他们每年岁末的时候,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向神灵膜拜,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这场盛大的祭祀,就是号称中国最古老节日之一的“腊日节”。

腊日,即腊祭之日,是岁末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重要节日。

它呢,虽说是个传统节日,但那时候还没有固定的日期。只要是在每年年末,大家最放松、最热闹的日子里,盛大的腊祭活动就快开始了。

这“腊祭”的祭祀活动可是大有讲究,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和祭祀物品的丰盛程度,我们大致可以分为“蜡(zhà)祭”和“腊祭”

前者“蜡(zhà)祭”的级别更高,在郊外举行,祭品通常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颗粒饱满的五谷,祭祀的是与农事劳作关系密切的神祇,也就是农业神

《礼记·郊特牲》记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也就是说,古时候的天子要在岁末的十二月举行盛大的“蜡祭”仪式,用丰盛的祭品来酬谢各位神灵,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而后者“腊祭”呢,级别稍低一些,一般都在自家的宗庙里,用打猎而来的牲畜肉来祭祀祖先,感谢祖先们在过去一年中的赐予和保护,也顺便祈求来年的庄稼丰收和族人平安。

《风俗通义》曾经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又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蜡(zhà)祭”和“腊祭”,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祭祀。这久而久之,自然就慢慢合二为一了,统称为“腊祭”,既可以祭祀农业神,也可以祭祀祖先神。

“腊祭”所在的这个月,自然而然,也得名“腊月”。

隋代的《玉烛宝典》记载:“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

相传早在汉武帝的时候,就曾经改用《太初历》来纪年纪月,以正月为首,以腊月为末,并选定了每年的腊月八日作为腊祭之日。不过史料中明确有记载“腊月初八”的,已经到了南朝梁,出现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击细腰鼓, 戴胡头, 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这段生动的记载,再现了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的“腊日节”:这一天,村民们不光会祭祀祖先,还会敲着腰鼓,戴着假头套装扮成金刚力士的模样,来驱疫辟邪。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仪式感满满了。

到了唐代,腊八这天的担子已经越来越重了。于是就有人把这一天的任务分了一部分给新来的灶王神。

这就是 “祭灶神”习俗的由来,并且由此诞生了我们现在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夜”。

祭完了灶神,岁末的时候还要辟邪,最适合干这件事的,莫过于岁末的最后一天了。于是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重要日子——“除夕”。这一天,分担了原本“腊日节”当中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家人团聚等等好几项重担。

时至今日,由“腊日节”分化出来的除夕,已经成了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天。

至此,古老的“腊日节”彻底脱胎换骨了。

传说,在遥远的古印度时代,婆罗门教执掌一方的生杀大权,负责统领世俗政权和至高神权,百姓们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饱受生老病死之苦。

这时,王城中诞生了一位尊贵的小王子。他从小就受到万千宠爱,不仅聪明伶俐,还十分同情贫困和弱小。

长大后,他虽然接受着精英的婆罗门教育,但却一心想要走出王城,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然而现实中深刻的苦难,让他备受冲击。

终于有一天,他扔掉王冠,抛下王位,选择出家修道。在漫长的苦修中,王子每天只吃一麻一米,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

唐代佛教兴盛,这时候的腊八节也是从头到尾笼罩着浓厚的佛教气息。

在这天,人们不仅要沐浴净身、除晦气,寺庙的和尚们还要吃一种用油和面一起炒制的“药食”。

据说这就是今天腊八粥的前身,只不过在当时,只有和尚才会吃。

洗完澡、吃完饭,唐代腊八节的晚上,还有一场重头戏——全民燃灯。这时候的腊八真可谓是佛里佛气啊!

《诸经要集》“佛以腊月八日,……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请僧洗浴以除身秽,仍除常缘也。”

《辛亥年十二月某寺直岁法胜所破油面历》:“十二月八日,面五升、油半升祭拜吴和尚及灸药食用。”

莫高窟 192 窟主室东壁唐咸通八年(867年)书《发愿公德赞文》云:“又年岁正月十五日、七日、腊八日悉就窟燃灯,年年供养不绝。”

据说朱元璋小的时候,是个贫穷的放牛郎,经常饥一顿饱一顿。长大后,他又成了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依旧是常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有一年冬天,朱元璋锒铛入狱。大牢里的他又冷又饿,晕乎乎地到处寻找吃食,指望着哪怕能找到些食物残渣,略微塞塞牙缝也好。

然而,饥肠辘辘的他把牢房翻了个底朝天,还是什么也没有。

运动过后更饿了,饿红了眼的朱元璋忽然看到角落里的老鼠洞,竟燃起希望的火苗——跟老鼠抢食吃!

他伸手进去努力掏了掏,居然真让他掏出了一点红豆、大米、红枣之类的粮食。然后他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儿熬了熬,勉强喝上了一口热乎乎的“粥”。

据说,这一天又双叒刚好是腊月初八

于是朱元璋在登基后,就把那特别的“粥”起名为“腊八粥”,以此来纪念自己的艰难岁月。

到了晚清民国,从先秦一脉相承下来的腊八节渐渐衰落。祭祀的烟火已经灭了几百年,彻夜长明的燃灯节后来也成了灯火辉煌的元宵灯市。

今天的腊八,最大的标志就是热腾腾的腊八粥,和一罐罐腊八蒜。

然而你可知,它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

文 | 藏山君

欢迎关注慧鉴艺术讲堂,了解超有趣的中国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