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算法就是共识机制,属于公链上的概念,很多人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一头雾水:如何理解共识?为何需要共识?“共识”就共识,机制又是个什么东西?识链大学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共识机制”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共识”

所谓“共识”,就是在一些事情上达成了一致。比如,一群人去吃饭,如果他们对于提议“去哪家餐厅”没有任何异议,就可以说达成共识了。如果存在异议,那就需要去解决,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决定去哪家餐厅吃饭。决定好了,就达成共识。没决定好,大家就会分道扬镳。

那对于区块链来说,链上所有的节点也需要进行这样一个过程。例如,你打包的区块要我认可才可以。这种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标准化的、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这个过程的机制就是“共识机制”。

二、如何理解“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本质上是一整套由协议、激励和想法构成的标准化体系,它使得整个区块链网络的节点能够就区块链状态达成一致。这里的一致可以是交易顺序的一致,也可以是账本的一致、节点状态的一致性等。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共识机制”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区块链网络本身是去中心化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能被信任,可能会出现恶意节点。再加上各个节点的利益不一致,会让区块链网络面临网络延迟、传输错误、软件错误、安全漏洞、黑客入侵等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潜在的错误,区块链系统需要一个高效的共识机制。来确保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公认的全局账本,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共识机制”有哪些?

区块链发展十多年来,诞生了几十种不同的共识机制。但使用范围最广、普及率最高、受认可最大的两种共识机制就是:POS和POW。

POW是工作量证明机制,最先使用在比特币网络上。这种共识机制,要求节点进行一些工作来阻止任何类型网络上的恶意或欺诈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通常是指矿机可以贡献的算力,或者说贡献的计算时间。比特币的矿工们通过互相竞赛来解决数学难题,并附带证明。解决难题的过程,就是在进行工作。因此,这种共识机制对于矿工的要求较高,且不易被攻击。缺点就是耗费能源。

除了POW,还有一种使用比较多的就是POS,即权益证明机制。该种机制没有巨大的能源需求,主要是依托节点质押资产数量的多少和时间来确定。所谓质押,就是将资金存放在特定的合约地址中以充当网络安全抵押品的过程。区块链网络质押的代币资产越多,遵循区块链协议正确投资的网络用户越多,则会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安全。目前ETH2.0采用的就是POS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以上两种机制之外,市场上还有拜占庭容错机制、DPOS机制、DAG有向无环图、置信度证明机制等等。共识机制对于公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可拓展性(不可能三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公链采用的共识机制,就是在这几个方面做取舍。

现在大家对于公链的共识机制,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了吧?如果要学习更多的Web3知识,请关注识链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eb3知识120问》是由识链大学出品的Web3科普系列文章,致力用120篇轻松易懂的文章解释抽象的Web3概念,帮助大家清楚理解Web3,辨析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