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整修过的路面干净整洁,一辆辆汽车停放有序,一个个小花园别致精巧,......自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来,苏锦街道以文明创建“五大提质行动”为抓手,“软硬兼施”推进旧小区、老新村改造,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们也在一次次变化间切身感受点滴的舒适感、亲切感和安全感 文明自治 “城中村”变成城中景

“今天天气好,辛苦抓紧一点。”近日上午,挑了一个晴天档口,住在姑苏区苏锦街道谈埂上后村的“院长”陈登荣叮嘱着前来维修屋面的工人。几天前,陈登荣将收集到的居民反馈房屋漏水问题向社区作了反映,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并积极为其协调,申请了专项经费,为小区漏水的房屋进行雨水管更换、屋顶修补。

苏锦街道新北社区谈埂上原本是包含多栋零散楼房的城中村地区,在经过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这样的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后,零散楼房安装了道闸,变成了“小区”。由党员发起的小区自治组织,成立了自治小组——选举出的“院长”与社区一起,收集民意,让这个“小区”变得有模有样:停车位规划出来了,再也没有了乱停乱放现象;破损的墙面也得到了修复,老居民楼换了新颜;更为重要的变化是,小区居民变得更为团结了,大家通过议事平台,群策群力,共同化解邻里矛盾,一起建设文明家园。

新天地家园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正平介绍,基层民主以居民小组这样的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利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文明自治,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让原本的‘城中村’变成了现代化小区。”

移步造景老小区也有园林味

园林造景艺术用到小区改造,用苏式造景艺术实现了老小区的“人车分流”。近日,姑苏区苏锦街道大观名园小区进门改造完工,大观名园社区利用民生小事经费,为居民搭建了一处拙政园名景,又以此方式实现了人车分流。

来到大观名园小区,从步行通道进入后,沿着一条曲折的小径,直接绕到了这个小区新造的景点“兰雪堂”。大观名园社区用盆景山石模拟了拙政园的艺术风格,一些居民开始在此地打卡,“本来这里就是一片空地,现在有花有草,墙上也有宣传栏,弄得真挺好看的。”

社区党委书记陈琦说,大观名园小区是当地一个老小区,多年前的设计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居民需求,“小区车多、人多,为了引导人车分流,我们在进门处改造了绿化草坪,增加了曲折小路,用造景、藏景的方式自然而然吸引步行的居民进入这里。”陈琦表示,社区用民生小事经费对小区实施文明“微改造”,实现了安全改造的同时美化了小区环境。

红色风景旧长廊化身连心桥

住在姑苏区苏锦街道锦荷苑小区的居民发现,小区广场旁的长廊焕然一新,不仅新刷了油漆,还增添了不少党建元素。这是光华社区党支部结合居民需求,利用“居民议事”打造的靓丽风景线。

锦荷苑小区广场是该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空间,其长廊紫藤缠绕、花香四溢,常有居民在长廊下闲聊放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长廊也慢慢老化,为此光华社区对长廊进行修缮,并结合社区党建工作,为长廊赋予新的红色内涵。

党建文明长廊的投入使用,不但给小区居民提供了干净整洁的活动场所,还创造了业主与物业、社区交流沟通的空间,起到了一举多得效用。“这些极大地增加了小区居民和我们物业之间的互动,使小区居民对我们物业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锦荷苑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借此长廊发挥“连心桥”作用,真正构建“社区—物业—业主”议事机制,有事大家一起商量,一起解决。”

文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苏锦街道将拿出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办好民生事业、建设美好家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用实际行动满足市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