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们学校55岁的老李那股劲头,我真想对他说:“别争了,别抢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怎么可能什么好事都是你自己的呢?”

老李当年刚够条件就晋了副高,然后是教导主任、副校长,可谓一路春风得意。尤其是前几年,学校同级别的教师少,他更是觉得高人一等,得瑟的不得了。后来不管谁晋上了,他都是把嘴一撇:“都这么大年龄了才晋上,我那时候……”

在老李看来,该有的他早就都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也就不需要再追求了。所以不到50岁的时候,他就脱离了教学一线,悠哉悠哉地做他的副校长

就在前年,市里推出了个名师工程,只要被评上名师的老师,每个月享受2000元的奖励工资,一享受就是三年。另外,学校还有两个老师评上了正高职称。这两个事让老李坐不住了,在他的理念中,别人有的,他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他也要有,不可以有人超越他!本来他的工资在全校没有人超越,这下不仅职称有人超越他了,工资也有人超越他了,这让他怎么受得了呢?

很快,多年不上课的老李回到了教学一线,从事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由于多年不从事教学工作,他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滞后了,教学成绩肯定跟不上,每次都被年轻人落得远远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争名夺利的初心,他回到教学一线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教学成绩来的。

市里的优质课评选,他争着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竞争,他更是不放弃;市里开教学研讨会,他想着办法争着做典型发言;更可笑的是市里的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他问能不能放宽年龄……而所有这些,都因为他的普通话不过关闹了好多笑话,并且因为他,让好几个年轻有实力的教师失去了机会。

我们不知道,在争名逐利的道路上,老李还要走多久、走多远,但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他这样做太不值得,也太不应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多年前的长安街头,司马迁看着拥挤中的人群思考,为何大家都在拼命地拥挤、马不停蹄地赶路,他在思考中终于得出了结论,人们这样熙熙攘攘地来,是为利而来,人们又熙熙攘攘地走,是得利而走,为名为利,人们都在拼命奔跑。

很显然,今天老李之类的人就是司马迁眼中的那些人,卷入为名为利的车水马龙之中,无法脱身。但愿我们在钞票和位子之外还能保留一点兴趣和理想,那才是没有被利益套牢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