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你完全感受不到那个年代的绝望!

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落后吗?文盲率达到80%,什么概念?中国喊了几千年的“礼义廉耻”,其实只有20%的人能写出这四个字,而人均发电量,中国只有8度,同时期战后日本达到519度,而美国达到1974度,知道开国大典用的旗杆吧,其实是4根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套起来的,如果把这些细细品,就发现当时中国的有多落后,想要发展有多难?

说起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无不叹息,国力的衰败,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中国有绚烂无比的“传统文化”,可“传统文化”真的不能救国,北京高深的城墙挡不住八国联军的枪炮,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感化不了日本侵略者,漂亮的书法、叹为观止的文物,填不饱中国人饥肠辘辘的肠胃!在亡国灭种的当头,那一代有才华人眼中的看到出路就是工业化,而且是全方位的工业化。祖宗不足法,是对传统文化失望透顶的真实写照!

就像当年梁思成千方百计要保留北京的古城,而教员最希望从天安门上望下去,下面是一片烟囱,一片人间烟火气一样,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活下去才是唯一的选择,扒城墙,拓道路,盖工厂,简化字,破四旧,现代看来,确实是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只有吃饱了,靠着现代化强盛了,才有资格文化、有资本去弘扬传统文化!

近年来,中国的文物在世界拍卖市场风生水起,可同时代的埃及文物、波斯文物、两河文物、印度文物却难起波澜,更不要说美洲的印第安文物、玛雅文物了,难道是这些国家文物不够精美?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中国人吃饱了,有钱了,开始舍得在精神文化领域撒钱了!

还有当时梁思成的方案,把北京城保留,把行政中心迁出城外,在现代看来不仅简单还十分合理,但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钱从哪来?

当时为什么选北京做首都?不就是看上北京城内哪些可以重复利用的旧房子了吗,放着现成的旧城不用,还要在百废待兴时期,大兴土木修“官衙”,中国哪些因大兴土木引发的民变还少吗?更不要说去造一个200多万人口的新城。城市规划说到底是与政治经济高度相关的,不可能脱离现实需求。建国之初一穷二白,只能让第一代创业者在旧城里修修补补,填饱肚子才能干活,不计成本保护文物难以和全面发展相匹配,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在美好的乌托邦思想也要服从于现实的需求,脱离实际去谈理想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并不是批判,梁思成先生是高级知识分子,不必考虑温饱问题,思想超前也很正常,但教员不但要考虑五亿人的吃饭问题,教育问题,还要解决挨帝国主义打的问题。有些人没事喜欢说以前的人民如何如何传统,但他们怎么会知道以前的老百姓大部分时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建国时我们在旧城基础上建设基于现实经济考虑,中国近代史的残忍,逼着中国一直在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精致的实用主义也是那个时代逼出来的!

看一件事情要把它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看,脱离时代背景的评论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