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设计,也许第一时间你会联想到那些与美及艺术相关人或事,或许更会想到史蒂夫·霍金的“大设计”学说,因为他的黑洞理论及关于宇宙的新发现曾吸引过无数的科学爱好者及对人类密码充满好奇的伙伴……回归原点,走近你我所认知的设计世界,它关乎于艺术、生活,关乎于美、未来,甚至关乎于成长!它就是我们好奇并向往的大设计世界!

对于皮雕艺术,更多的人也许是第一次听说,更是鲜有目睹的机会,它所呈现的创作画面质感温润质朴,具有传统绘画难以取代的天然表现力,尤其是在怀旧作品的创作表达上,更是独具优势!他,一个在皮雕领域深耕十几年的艺术家,早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综合性商业美术创作工作。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触碰了皮革蚀刻工艺,使他在传统绘画的迷茫中找到了新方向!皮革雕塑这门工艺在中国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自己摸索研究,经过反复尝试,凭着对皮雕的热爱和对西藏的情感的执念(年少时随父母在西藏十年生活经历),他创作了各种类型的皮雕艺术作品,从最初的三星堆文明西藏组画及各种人物像皮革浮雕,再到近期的皮雕作品,如《战争与天性》《曾经》《迷藏》《童趣》等,他创作了一系列带有独特风格的皮雕艺术品,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表明艺术家的立场!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皮雕作品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也因他的努力与探索,为这个新的艺术创作领域贡献了他独特价值!

他就是大设计本期推介皮革雕塑蚀刻艺术家、油画家——朱心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明

皮革雕塑蚀刻艺术家、油画家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后从事商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雕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介绍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2007年开始研究皮革雕塑艺术

作品被政府、企业、个人等收藏

国内皮革艺术的开拓者、先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族老阿妈发线飞扬中略带凌乱,脸颊上的皱纹细布,双目凝视,目光矍铄而虔诚。画作的主题更因为拥有了皮质特殊的肌理而显得醇厚无比。在全凭力度雕琢的皮面上,画色明暗层次分明而又不显突兀。在画作中,绘画的艺术跟雕塑的力道都在皮革蚀刻画上得以展现,独特的沧桑韵味是冲击力的由来之一,而种种画面之外的深层内涵便纷至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特的表现力来自皮画创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小男孩微微低首,一双大眼睛闪烁着灵气,微微发卷的头发传递着孩子无邪的天性。多变的线条跟素描似的阶层,使每一幅皮革蚀刻画都浸染了对美、对生命的浓烈渴望,极具感染力。

西藏人物篇——皮革微刻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明与西藏的缘分要从上世纪70 年代说起,父亲在西藏当兵,母亲支援边疆建设,年少的朱心明跟随父母一起到了拉萨,一待就是十年。

当他的皮革艺术蓬勃发展的时候,他的创作重心回到了那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上——西藏。“我与西藏,有解不开的缘。”朱心明如是说。的确,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了解朱心明的皮雕艺术,很少有人知道西藏曾是他艺术梦想开始的地方,更少人知道他的那一段隐秘的西藏岁月。他说,如今用皮子来作画,其实这里面藏着许多的缘分,特别是闻到那皮子的味道,一下子便能回想起当年遥远的西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得没有杂质的天空,白得像用纯牛奶调制出来的云朵,

连绵的雪山,灿若阳光一样的信仰……

很多人喜欢西藏,用一首诗、一张照片或是一篇游记,将它留在回忆里。

朱心明却把西藏风情一刀一刀地刻在了牛皮上,成为永不褪色的经典。

西藏动物篇——皮革微刻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篇——皮革微刻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革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新艺术介质,是因为他具备独特的个性和特质。它高雅、大方、低调而奢华、自然而朴实,是艺术表现的最佳材质。它作为艺术品出现在人们面前,必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革蚀刻画从头至尾都不需要颜料着色,但却能神奇地把一张色彩单一的皮革创作出很丰富的色阶,就像素描画的色阶一样。不同的是,素描画的色阶是由浅到深,而皮革蚀刻画的色阶是由深到浅。

皮革雕塑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藏是他艺术人生的第一个缘分,皮革则是第二个缘分。从川美毕业后,朱心明一直从事商业设计和商业雕塑的工作。2007年初,在对传统绘画表现形式日渐感到茫然的朱心明,开始重新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手段。

说到与皮画的结缘,朱心明笑着说,那真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天,朱心明在家休息看电视,偶然间看见旅游频道在播放威尼斯特辑,当时,电视上正播放主持人采访一个街头老艺术家,而这个街头艺术家的工作正是制作皮革面具,活灵活现的威尼斯嘉年华派对面具。朱心明心中一动,因为当时他的公司正巧接了一个项目,制作一批三星堆礼品,他以此为灵感,制作了一批皮革作品,在社会上逐渐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即便艰难,可我依旧义无反顾!”

朱心明表示,他将继续在这个独特的领域深掘

升华这门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玩泥巴、有人玩废钢铁、还有人玩石头……都玩出了不错的艺术形式来,

更有蔡国强玩火药玩出了大家。

但凡可以玩的都有人玩过了,那我找什么来玩呢?

我怎么就不可以玩出点带有艺术味道的作品出来呢!

于是乎就把我压箱底的,就那么一点残存的艺术‘粮食’全部倒腾了出来,

便就成就有了今天我的皮革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明

“刚开始接触皮革蚀刻画时,我以为这是一项门槛很低的艺术,毕竟学过那么多年的绘画。但是当我真正开始探索的时候,才发现真的很难。”普通画布的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上百个甚至上千个色阶明暗关系,皮革蚀刻画不同,没有颜料的运用,不可以改动,全是原生态。

要蚀刻出明暗关系,只能靠皮革本身的皮质和纤维组织。刚开始微刻画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把牛皮刻坏了。皮革雕塑这门工艺在中国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自己摸索研究。起初皮革雕塑进行硬化定性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皮革涂上化工制剂后,会变形,起橘皮,为此损失的皮子不计其数。一度想过放弃,最后还是翻过了这个坎。

皮革浮雕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眼里的皮革蚀刻画,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他希望把这种源自灵魂深层的创作

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哗众取宠的美好传递给大家

告诉人们,有种画,不用颜料,不用纸张画布,依旧美丽

《战争 天性》——皮革微刻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明

“皮革蚀刻画好不好有很多方面的关系

它和普通的画布不同

普通的画布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出多达上百个甚至

上千个的色阶明暗关系比较好处理,但是皮革不行

要蚀刻出明暗关系来就要靠皮革本身皮质和纤维组织

这也是皮革蚀刻画的一个最大的特色

没有颜料的运用

不可以改动,全是原生态的。”

《藏起来》——皮革微刻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因为工艺的不成熟,经常一刀下去就破坏了一张皮。因为皮革蚀刻画的不可修改性使其让很多艺术家望而却步,但是朱心明坚持了下来。一副大画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除了热爱这门艺术,更多的是创作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革作画这种艺术形式因为与普通的绘画艺术材质的不同,决定了这是一门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的艺术。介质的不一样,皮革的价格决定了这是一门昂贵的艺术,同时决定了这是一门不能修改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明不是在用普通的画笔在画,他用的是各种刻刀,他自己发明或者说试验而成的工具。他选择的材料,也不是我们常见的亚麻和宣纸。他的画布,是与中国耕读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种动物——耕牛——的皮革,水牛皮、黄牛皮。他热爱在牛皮这种与汉字血脉相连的介质上去作画,不断地实验、不断地触摸。他喜欢那种,有着生命独特的柔软和坚韧,他喜欢那种和他自己的肉身一样的温度与疼痛。一笔一划,一刀一刻,都是一个农人和一头耕牛在一本家谱中的暮归。墟里炊烟升上来了吗?一群群迷路的鸭儿鹅儿,是否已经跟着一个牧童回家?村口的桃花,在独自妖娆而灿烂着,一望就是一部“桃之夭夭”的《诗经》,就像一个小女孩,用一抹红色蒙上眼睛,对我们说,你找不到我,我藏起来了。

多少年来,已经没有谁,还会找到那个陶渊明道听途说的桃花源入口了,它成为一代代国人可以去梦见的乌托邦。“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树树线装的桃花,在梦的两岸,如火如荼,千秋万载。

——林元亨 评 【藏起来系列皮画】

会展装置设计

南充市文化馆建设中对“文化馆数字化”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旗堰精神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非遗+文旅综合体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朱心明会展装置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心明

“接下来,我们准备

利用独特的皮革材料设计开发旅游纪念品。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还打算开一个皮革艺术培训班,

为和我一样热爱皮革艺术的人

提供学习的地方,

以此来推动皮革艺术的发展壮大。”

总编:周余萍

内文:周上琪 朱心明艺术观点

编辑:Echo

素材:朱心明网络

策划:大设计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大设计总部

大设计官方网站
www.granddseign.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