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明末遗臣后裔翁乃刚避难于福州,痴迷茶道,四处拜师学艺。

后入深山,遇隐士授制花茶之艺,言其师乃南山之仙。

翁乃刚得其传技,感恩师传,即尊为“南仙”,成第一代南仙传人。

随后,翁乃刚则开坊制茶,创立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南仙”。

1766年悟出了用木船窨茶,九星火焙制炼香之法,将之命名为“十醉九星窨花阵法”。

他运用此法,将上好的茶芽头和福州独有的单瓣茉莉进行窨制,经63天201道工序,精制成就茉莉花茶,赐名“狮子头”。

狮子头成当年茶魁,被当地官员进贡给乾隆。

乾隆称其为“明茶”,赐与清明之臣,意寓“明察秋毫”。

从此“狮子头”享誉京城,有诗赞曰“清纯问世释君意,静雅传香解心愁;誉满皇城狮子头,茉莉金汤醉神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第七代传人翁文峰得传”十醉九星窨花阵法“,他秉承祖训“敬静净”,恢复“一炉一笼一九星管”古法制作技艺。

1999年,翁文峰在福鼎高山建立茶叶原料基地;

2009年,在茉莉岛种植茉莉,并复兴单瓣茉莉花制作“狮子头”。

如今,第八代传人翁秋航跟在父亲身边,踏踏实实传承制茶工艺,并将福州茉莉花茶分享到年轻一代的生活中。

“此中有真味,平淡而隽永”,在翁文峰眼里,茶之至味该是如此。翁文峰本人从事茉莉花茶的制作已长达3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他生活在福州城南一带,那里曾是花田、茶厂的聚集地。

家家户户都在忙于种花、摘花、做茶、卖茶。

但在那时,茉莉花茶的品质却迎来转折点,许多茶厂为了竞争、压价,降低成本、牺牲品质,茉莉花茶的发展每况愈下。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茉莉花田锐减,茉莉花茶的生产商也渐渐减少,到21世纪初仅剩十来家。

翁文峰十几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做茶。从事劳动,他却拿出学者的态度,茉莉、茶、茉莉花茶的演变历史都研究了个透。

他认为,唯有不断回溯历史,才能慢慢理解这门传到自己手里已经有250多年的手艺,并在每一次制茶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福州茉莉花茶,一层花,一层茶,层层堆叠,让茶吸收茉莉的香气,这样的工序叫做“窨”。

在南仙翁眼里,窨次并不能反应真功夫,其中对“度”的把握才是关键,在茶与花之中取舍的“度”的不同,使茉莉花茶自古以来呈现不同的风格流派。

为了拥有窨制茶叶的理想花材,翁文峰寻来寻去,在五虎山下乌龙江中的一个沙洲小岛种植茉莉,并恢复了几近失传的福州名种单瓣茉莉花。

翁文峰有自己的制茶哲学。花香从来不是他的追求,他去复兴单瓣茉莉的种植,养出最好的茉莉花。但从来不会贪婪地把茉莉花的所有物质都留在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眼里,每一次花窨茶,都是通过茉莉的“活香”给茶通窍洗身,花与茶层叠之后通过水热作用,茉莉花的“气质”进入茶里,把茶中的“滞钝之气”洗去。

同时茉莉花的精华部分也住进茶里,而其他融不进去的部分就大大方方让它走掉,这就是“天香”遇“真香”的过程,翁文峰称之为“炼活香”。这离不开对古法制茶工艺的坚持。

他说,在制茶过程中想要抵达所追求的境界,要投入十分的匠心,没有取巧,没有捷径,只有一丝不苟对古法的坚持,这是时间、技法、自然的谋合结晶。

每年三伏天,是茉莉花的天时,也制作茉莉花茶最好的时节。

这是福州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夏夜的茶厂里,翁文峰每天都汗流浃背,几乎不能睡整觉。做茶实在是辛苦的差事,但为什么要年复一年坚持下来呢?

翁文峰说:“ 每当品饮从自己手里做出来的茶,杯底有暗香,心里也像开了花一样,自在、舒畅、愉悦。身体里就出来一个声音,说要继续做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道的福州茉莉花茶,讲究以花炼茶,只闻其香不见其花。

干闻时香气内敛清幽,满口生津;泡饮时水中含香,有沉水香之感;品尝时丝丝冰糖甜,余韵悠长,回味无穷。茶汤纯净、通透,饮后爽口愉悦,提振身心。

除了专心制茶之外,翁文峰也是闽都文化的守护者。

2009年,他在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先生的倡导下,在南仙坊间恢复了福州老茶摊,一批闽都文化的拥趸在这里分享其文化精髓,让邻里乡亲在喝茶话仙之间,亲切地拥抱闽都民俗历史。

2019年,在福州市政府的推动下,受福州市社科联的邀请,翁文峰将自己几十年伺花做茶的观察、思考和感悟集结成册,出版著作《话说茉莉花茶》。

每年盛夏,茉莉花开时,常有一批又一批爱花者上茉莉岛寻花,到南仙茶坊参观窨茶工艺,听他讲茉莉与茶的那些事儿。

夜晚,与人在院子里喝茶闲聊时,每每从空气中嗅出花开的气息,翁文峰就要起身制茶,他说:“花开就是命令”。

(东家ID:南仙福州茉莉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