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是明末清初文学家、美学家。在李渔的著作中,有一本专门研究生活乐趣的书——《闲情偶寄》,这是清朝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闲情偶寄》一书行文接近于当时的白话,简单易懂,幽默风趣。1935年,林语堂英文版《吾国与吾民》给该书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该书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情偶寄》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从住宅庭园、屋内装饰,到妇女的梳妆、美容、施粉黛、再到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全方面展现了古人寻求乐趣的方法……

想想他的生活,应该是喝酒,唱戏文,一碗虾酱面,吹着西风吃蟹,对着一张施工图纸布置园中的石头和水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碗”

饮馔部》中中提到,煮米时一定要浇上花露。花露一定要用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之一,因为这三种花的香气与米的香气比较相像,不易分辨,一定要让宾客“诧为异种而讯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在生活中,吃饭也可以是审美。李渔注重蔬食、清淡,他认为蔬菜的美在于清新、自然、洁净、松脆,在于吃出蔬菜的纯鲜真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非私之也,长夏之一日,可抵残冬二日,长夏之一夜,不敌残冬之半夜,使止息于夜,而不息于昼,是以一分之逸,敌四分之劳,精力几何,其能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午睡的乐趣在于黄昏和长夏。夏天睡一日可抵冬天两日,倦极而睡,犹如饥渴之时的一杯水,养生之道往往在此,这是《闲情偶寄》中午睡的艺术……

李渔讲究“善睡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养胃,睡能坚骨壮筋”。“半夜敲门不吃惊”,全在诸恶莫作、问心无愧。另外,睡在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床铺上,“身非身也,蝶也,飞眠宿食尽在花间;人非人也,仙也,行起坐卧无非乐境。”轻松愉悦,乐在其中。所以在李渔看来睡觉也可以是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颐养这一部分作者详细从六门讲调养生息,还有注重交友、听琴观画、赏花养鸟、浇灌花木等慢生活,讲述自己对养生的理解。

李渔提出即事即景、就事行乐的主张:“睡有睡之乐,坐有坐之乐,行有行之乐,立有立之乐,饮食有饮食之乐,盥栉有盥栉之乐,即袒裼裸裎、如厕便溺,种种秽亵之事,处之得宜,亦各有其乐。苟能见景生情,逢场作戏,即可悲可涕之事,亦变欢娱。”全方位地论证了富贵、贫贱、家庭、道途以及春夏秋冬的行乐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服饰上,衣着服饰是为了体现女性自身的美、表现女性的快乐、健康而设计的,一定要做到“物服从于人”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也就是说穿衣服要符合“衣以章身”的道理,衣服是用来展现人的,衣服要与人的容貌气质相符合,以品貌气度为基础来挑选衣服和穿戴。

在他的生活中,虽然喜翻新花样,但是节俭有度、不尚奢靡,且多次提到惜福为念。他认为,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有一物之用。事物都各有其用,一件小的物件也要惜其寿命。李渔都花尽心思,尽其所能,适用、美观均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情偶寄》给人印象深刻的不仅在于它对每一件细小琐碎的物品都有新颖的议论,还在于他所提出的精致生活方式适用于每一位“追求生活的人”。甚至,当你理解了这种至情至性的生活态度时,生活方式似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生活的艺术来源于哪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活之中的无往不趣与无所不韵……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三宜轩

编辑:东家,部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