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曾是清朝贵族子弟代名词,是满清在入关后为犒赏那些曾经和爱新觉罗家族一起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兄弟颁发的恩令。
恩令允许凡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八旗的后代(八旗子弟),拥有世代沿袭祖上赏赐特权。
这些人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为满清一统立过寸功,仅靠先祖余荫,即可无需工作,享受丰厚的"旗饷"和"禄米",和县令拿一样工资,某些政治特权甚至超过了县令。
267年的高薪奉养让这些八旗子弟无所事事,彻底堕落,不但不懂得任何谋生手段还视劳动为耻。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类似于现在的官几代们,要钱有钱,要势有势,整日逍遥快活,老百姓充满敬畏,牛逼的好比帝王蟹。
曾经是北京最闲的人,一天到晚除了赌博就是斗蛐蛐,要么就到京城有名的茶馆厮混,聊北京普通百姓"可悲生活"。
这些人数量从入关时的27万到1911年被停止俸禄时人数达到了105万。自甘堕落的巨婴们一度被称为最无用的窝囊废。不上班整日里抽大烟、逛窑子,混入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只够充充门面。这也是1840年后为什么拥有先进武器和占世界37%GDP的清政府,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前,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时,为什么弃宫廷卫士不用,反而选了一个民间镖局作为保护团队?她怎能不知道这些八旗子弟无用成什么样子?
很快,满清保护罩被民国政府敲得粉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只允诺给退位的傅仪每年400万元,其余皇室成员均停止俸禄,至于多达百万的八旗子弟更是二氧化碳。
没有了政府输血,没有谋生手段,又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的八旗子弟们家底很快坐吃山空。挥霍完积蓄后,为了能活下来,这些人开始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稍有志气的学起了做生意、街头卖艺、说相声、卖水果等。懒惰的捡破烂,街头乞讨,清末重臣奕劻孙子就一直捡破烂,庆亲王载振弟弟两个儿子在挥霍完家产后也是同款破烂。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还有些贵族子弟干脆做起了夜香郎(收屎尿的)或背死尸。
睿王的后代更狠,直接刨自己家祖坟。1920年的时候北京大街有几十万叫花子,其中大多数是曾经富甲一方的八旗子弟,当时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世子王孙饿毙城门洞,郡主贵妃坠入烟花院"新闻。就连傅仪皇帝堂兄傅涧也在街头卖画。
八旗子弟如此,八旗贵女呢?大多做了佣人或者做妓女,当时北京在册妓女7000多人,八旗贵女达到6000人。
满族身份已经在北京成为了下层与被鄙视的对象,搞不好还会遭到仇满者清洗。于是很多家庭开始改变曾经满人生活习惯,并将姓氏改为了金、廖、赵、肇、罗、艾、那等汉姓。
但也不是人人这样,这种现象只能说是八旗子弟后时代主流。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改名换姓后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中。还有一些则做了汉奸,譬如我们知道最有名的肃亲王女儿金璧辉选择了投靠日本人,当了间谍,也就是川岛芳子,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处以了死刑。
极少数紧跟傅仪的八旗子弟却一直比较富裕,不但没有受到时代变迁影响,反而变得更有钱,这部分人主要为极少数的内务府八旗。
内务府是清政府最有油水部门,主要领导都出自八旗中上三旗:正黄、镶黄和正白旗,是皇上直属的包衣奴才,里面工作人员个个富得流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出身于正白旗的包衣世家。从祖父曹玺开始一直担任内务府下属的"江宁织造"一职,说起来也不过是一个从三品或者正四品官,因为内务府总管大臣才属于正二品,但就是有钱。
《红楼梦》里贾府多有钱曹府就多有钱,贾府只是曹府实景虚化,曹家仅仅是内务府众多包衣奴才中的一个缩影。
肯定有瓜友会问:那变天后,他们还那么有钱吗?
我告诉你,更有钱了。这个钱的来源:一是傅仪没有搬出紫禁城之前,这些奴才已经把主子不当一回事,起早贪黑偷故宫东西卖。故宫的东西那是普通东西吗?都是国宝级,他们不但自己都偷还合伙偷。第二个贪污,捞钱办法五花八门,内务府工作人员一直有这个"优良传统"。一两银子买的东西报账最低十两。
宣统二年(1910年)御膳房一份档案记载,5岁小皇帝傅仪一个月仅猪肉就吃掉了1万多斤,花费白银2342两7钱,5岁孩子是霸王龙?
至于变不变天,内务府才不当一回事,趁着还有机会多偷点国宝是王道。且这些人偷出来的东西不是按艺术品或文物卖,是称斤论两卖,譬如大家一起偷了一尊唐朝黄金珍珠塔,就按黄金市价来卖,缺心眼吗?才不是呢,是卖这些宝物的古玩店、金铺就是经手人自己开的。
所以,这样的政权不亡国天理不容,不论多么枝繁叶茂的大树,终经不起大大小小蛀虫日复一日一起啃食,轰然倒地只是时间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旗子弟"尽管只是历史中的一朵浪花,却也是一面明镜,足以警我万世。
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