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在民国改成了北平,只因为那时候南京是国都,这北京只好换个名了。结果北京市就一直在两个名儿之间换来换去了。反正咱们既然说的民国时期的事儿,还是叫北平吧。

说的这事儿发生在满清刚刚被推翻的那阵子了。

那会儿辛亥革命刚刚过去不久,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算是彻底被推翻了。民国初建其实也没有啥本质变化,最明显的是国民终于把后脑勺上那根小辫子剪去了。诸不知,这回的剪辫子,竟然和上一回满清入主中原,勒令男人一律剃发留辫是一样,也会闹出不少人命案来。于是,在民国初年,还是常常可以在北平的大街小巷看到一些留着小辫子,穿着长衫马褂的打扮,当然,最叫人捧腹的,还是西装革履却戴着一顶瓜皮帽,留着一条拖在屁股后头的辫子了。

话说这皇城根的景山后街,有条胡同叫的名字挺怪,叫个棒槌胡同。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个啥来历?其实“棒槌”这词就和傻二差不多了。老北京不是还有个歇后语叫做“给你个棒槌——就认真(纫针)?咱们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胡同的13号。

这胡同名字虽然叫个棒槌,倒也不是个筒子一样直来直去的地形,反而是七扭八弯的。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弄成这个样子?估计是那些造房子的相互侵占地界造成的,结果整的自己出门进门也不方便。这条棒槌胡同的13号,是个出名的凶宅。谁听着名字都明白,这宅子里面一定死过人。光是死过人,也不能算凶宅。够得上凶宅两个字,也得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经常死人,也就是死过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第二个,非正常死亡,就是暴死。当然暴死,不一定是凶杀,只不过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恐怖。

13号是个四合院,一共三进,还挺大的。老北京城的四合院特有讲究,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自打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城,四合院就与北京城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北京传统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棒槌胡同13号院,就是个三进的四合院,砖木结构,檩、柱、梁、槛、椽以及门窗、隔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上了油漆彩画,色彩缤纷打眼一看就知道当年营造这院子的主人,必是官宦人家有权有势。四合院的大门足足占了一间房那么大,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一样也不少。

一进门就是一道一字型的影壁。影壁的最上面用筒瓦,然后用条砖砌出框架,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下面是山海景色的须弥座。院内花木扶疏,幽雅宜人。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枣树、槐树……还有水池、花草以及盆栽的石榴树、杜鹃、栀子等等,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加上游廊葡萄架,光是看这院子外面,就知道主人当年的富贵气了。

相传这院子还是元大都时候就有了,是当时一个蒙古亲王的外宅。“外宅”顾名思义,就是男主人在正妻之外娶的老婆。其实,这外宅的含义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甚至一直到民国,都是一夫多妻制,一般所谓正妻,俗称大老婆,和其他妻妾,也就是姨太太,是住在一处的,只是分房,或者分院而已。住在那些分院里面的妻妾并不算外宅,外宅是针对正宅而来。更准确的说法,是针对正妻的称呼。所谓的外宅只是含蓄的说法,其实就是外妻。住在外面的妻子,是不同于家里那些姨太太的。姨太太们在家里再受宠,也不是主子的地位。除非哪天扶正了。可外妻不同,这个外妻在她领属的宅子里是主子,是女主人身份。就像红楼梦里尤二姐当初嫁给贾琏那阵,就是外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