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1月5日23时5分,一年中最苦寒的时节——小寒,如期而至。

淋过雨、挨过霜、披过雪,“小寒“是冻出来的。虽然名字不如“小雪””大雪“那般冷艳,但“小寒”“大寒”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正所谓,“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小寒大寒,谁更寒?央视气象主播宋英杰对全国120个城市气温进行统计对比,61%的地区,小寒更冷;32%的地区,大寒更冷;另有7%为基本持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的观测资料表明,小寒节气,平均气温为3℃;大寒节气,平均气温为3.7℃。所以,民间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之说,古诗词中也有“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时”之句。

小寒更冷,为什么要在小寒后又加一个大寒,而不是倒过来排列呢?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物极必反”,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

如果先大寒后小寒,就找不到最冷后“回暖”的感觉了,这是古人对岁月的深情。

根据数九寒天的算法,从1月9日开始,进入到“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三九”了。可最近一直偏暖,预计未来三天最高温升到18℃以上,暖如”小阳春“,逼近历史同期最高温。这也许意味着春节前会迎来一场风雪呢,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寒期间虽气温低,但阳气渐生,万物大地已有春的气息。古人将小寒节气归纳为三个物候——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意思是,此时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待到春日正好回到故乡;过五日,喜鹊开始衔草筑新巢,准备繁衍后代。再过五日,野鸡感到阳气萌动而鸣叫,寻找爱情的春天。

回家、筑巢、和鸣……这是大自然最永恒、最真实的律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白露节气,雁群从西伯利亚浩浩荡荡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小寒节气,已感知到阴阳的逆转,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

经过近1个多月、3000多公里漫长旅途,到”立春“节气后就回到故乡产蛋繁殖,演绎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故事。

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在《物候学》中说道:“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

同样比人更早察觉到春天到来的还有花儿。古人认为,花开之前会有风来报信。《吕氏春秋》上说:“风不信,则其花不成。”风是守信用的,到时必来,所以叫花信风。

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每个节气都有三种花,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写道:“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春天谢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寒节气花信风依次是梅花、山茶、水仙。“梅花先趁小寒开”,最先察觉到大地深处的暖意,最先传递了春天的信息,所以梅花是万花之首,百花之首,十大名花之首。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写花的诗词千千万万,但最多的是写梅花,没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自“大雪”之日近一个月来,新人旧事,那些远去的背影,那些在寒夜里未归的人,所有这些都在“小寒”若隐若现。逝去如烟如风。

“冬天从这里夺走的,春天都会交还给你。”再过一个月,立春便会降临,山河解冻,草木发芽,欣欣向荣。

小寒虽寒,望春则暖。熬过寒冬,终得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