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中提到,要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

通航消费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6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挖掘多样化的通用航空消费潜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我国通用航空作业总量80%以上来自飞行培训和工农林航空作业,通用航空具有的交通、消费等基本功能应用严重不足。意见指出,要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体育及互联网、创意经济的融合,挖掘多样化的通用航空消费潜能,更好地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通用航空新消费领域主要包括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飞行、航空俱乐部等,其中围绕景区开展的低空旅游业务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总和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2020-2030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增量达到1.2万亿左右,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

今年1月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撰文盘点2021中国通用航空,文章中提到,“经济双循环下我国国内消费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加之全球疫情影响,居民出境旅行消费受阻,国内旅游消费‘内循环’呈现繁荣景象,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短途运输等通航消费市场转危为机”。

但是高远洋也指出,通航消费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去挖掘去激发,通航公司亦需要提升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盈利能力。

他建议,通航公司要主动去亲近市场,不能被动地只是依靠旅行社或中间机构带客,从而沦落为替旅行社或中间商打工的“通航民工”。

根据民航局2022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将支持文旅主管部门扩大空中游览、高空跳伞等对景区的覆盖,建立连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等旅游目的地的低空旅游网。鼓励扩大通用航空消费服务产品在OTA平台的投放力度,降低市场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