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把大规模流行的疫病称为“札”或“㾐”,“札”的本意是把木简编穿成册子,把疫病称为“札”意思是染疫死者的尸体堆着像编穿好的册子。“㾐”和“札”的意思相近,是指疫亡者的尸体排列成行,如旱死的秧苗。“㾐”一般指死丧者众多,造成灭户空村的大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汉代以前很少有关于疫情的记载。据考证,先秦时期只发生过6次疫情,西汉有10次。到了东汉时期,疫病越来越猖獗,不仅流行的次数迅速增加,间隔的时间也变短。根据史书记载,从公元25年东汉建国至220年东汉灭亡,在这195年间就发生了22次大规模流行的疫病,南方地区特别是荆州和扬州疫情发生最频繁。东汉时期疫病流行的次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以及严重程度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因此,东汉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疫病最为猖獗的时代。

史书往往用“大疫”来描述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死亡人数众多的严重疫病。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在回忆大疫时说: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可见,东汉时期的疫情有多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光武帝时期,江南会稽郡发生了“大疫”,染疫死亡者达数万人。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和汉献帝时期共发生过12次疫病,是疫病的高发阶段。《后汉书》是这样描述当时的疫情: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南阳东关年仅五岁的幼童许阿瞿因感染疫病去世,在他去世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在许阿瞿墓的东面和北面,出现了大批染疫去世的儿童葬地,表明了当时疫病对于免疫力低的儿童造成了非常高的死亡率。

在疾疫面前,成年人也未能幸免。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七子”中就有五人因感染疫病去世。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云: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徐干)、陈(陈琳)、应(应玚)、刘(刘桢),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在这一年染疫而亡,除了这四人,王粲也因为感染疾疫而去世。

汉献帝统治时期疫情最为严重,死伤人数最多。《后汉中》记载:

“安帝初,天灾疫,百姓饥馑,死者相望,盗贼群起,四夷反叛。”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非常落后,加上朝廷救灾不力,造成了无数人染疫而亡,尸横遍野。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因为爆发各类大规模灾疫,人口大幅减少,157年东汉全国人口有5000多万人,到280年仅剩下1600多万,百余年间人口减少了3/4。同时疫病也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纷纷起义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古人对疫病的认知有限,他们认为发生瘟疫很可能是瘟神作祟。因此,在先秦时期除疫驱病的仪式十分盛行。比如秦汉时期,民间就流行一种“追傩”的习俗,在农历十二月底,立春的前一天,几百名童子头戴红巾,身穿奇异的服装,手持桃弓棘矢,做着奇怪的动作以驱赶恶神。

古人还认为疫病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有关,气候反常、寒暑错位都有可能导致瘟疫。所谓“疠疾,气不和之疾。”秦、西汉时期,中原地区气候温和,植被丰富,但是到了东汉中后期,天气突然变得异常寒冷,当时又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加上东汉朝廷极其奢靡,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宇,乱砍乱伐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致使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最终爆发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后汉书》中记载,汉桓帝时期“觽灾并凑,蝗虫滋生,河水逆流,五星失次……人民疾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密集也是疾疫爆发的原因之一。东汉末年的瘟疫起源于军营中,当时战乱频发,军队中人员密集,士兵长时间、高强度的行军打仗,身体疲惫,免疫力低下,战争又造成一些士兵受伤染病,加上军营中卫生条件又差,因此,军营中极易爆发瘟疫。

建武十八年(42),马援率军出征交阯,初战告捷,不料军中爆发了瘴疫(恶性疟疾等传染病),近一半将士死亡。建武二十四年(48),马援又奉命平叛五溪蛮的起义,第二年夏天,军中又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成百上千的战士死亡,马援自己也因为感染瘴疫而死。赤壁之战中,曹操也是因为军中遭遇了“大疫”而失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外,东汉时期人们有吃老鼠肉的习俗。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妻窦绾墓中,出土了一件有盖的陶壶,里面有一百余只完整的老鼠骨头,专家认为这些老鼠是作为食品随葬的。汉景帝阳陵墓中的一个藏坑也曾出土过几块老鼠骨头,经考古专家考证,这个藏坑是皇帝的御膳房。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在广州南越王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南沅陵虎溪山汉墓中也曾发现过鼠骨,这说明汉代贵族们有吃老鼠的习俗。

不仅贵族吃老鼠肉,普通人也吃。史书上记载苏武牧羊,由于匈奴人不给他食物,他就挖野菜,采野果,捕老鼠吃。《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中也有记载,将军臧洪被敌军围困,由于食物不足,便煮老鼠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疫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黑暗,政局不稳,战乱频发。通常兵乱之后会出现疫病流行。东汉末年,汉桓帝和汉灵帝终日沉迷于酒色,外戚、宦官掌管朝政,朝廷内部争斗不断。汉献帝时期,军阀混战王室衰落,汉献帝自身难保,根本无力治疫救灾,导致疫情频发,越来越严重。东汉末年,正是因为疫病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最终导致了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