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夜难明的上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一直饱受君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四大压迫,不仅没有社会地位,更是在生活中长期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而这种情况直到五四运动后才有所改变,部分思想前卫的妇女才开始觉醒,为追求平等、自由、独立而奔走呼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浙江省崇德县就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她不仅是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先驱,还是我红军重要将领中唯一的女性,更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位部级女领导,她虽然在1955年大授衔中没有被授将军衔,但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没有军衔的女将军。我们所熟知的陈赓、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王新亭、刘华清等威名赫赫的共和国大将、上将、中将、少将,都曾是她的部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参加过长征,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新中国的成立呕心沥血、立下汗马功劳的女英雄,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坠楼自尽而亡。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张琴秋与沈泽民

张琴秋与沈泽民

这位女将军叫张琴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4年11月15日,张琴秋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的一户小康人家。得益于家庭条件和父母的疼爱,张琴秋从1912年开始便在石门振华女校读书,也正是在女校读书的8年时间里,她认识了改变她一生的人,她的小学同学孔德沚。

孔德沚后来的丈夫就是沈雁冰(茅盾),而沈雁冰的弟弟就是沈泽民。

张琴秋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和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时,经常会到孔德沚的家里作客,自然而然地就认识了沈雁冰,又通过沈雁冰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沈泽民。

沈泽民早在1921年便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3年,当年轻的张琴秋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到振华母校代课期间,二人便经常书信往来,在信中初次接触社会的张琴秋向沈泽民吐露心声,坦言无法面对社会的黑暗和军阀的腐败,人生很迷茫,而沈泽民则对这个直率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女子深为感动,他发现年轻的张琴秋是一位有志向,有理想,善于思考的青年,便多次热情写信帮助,并先后寄去《社会科学概论》等许多进步书刊。

在沈泽民的帮助下,张琴秋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探索中国的未来,而他们频繁的书信往来,也使得二人的感情火速升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张琴秋毅然决然的辞去代课老师的工作,独自前往上海,并在沈泽民的建议下考取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4月初,经杨之华和中共上海地委负责人徐梅坤的介绍,张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11月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琴秋与沈泽民于1925年11月举行了新式文明的婚礼,结为了革命伴侣。婚后张琴秋被组织安排前往莫斯科学习,并于沈泽明在1926年在莫斯科生下女儿张玛娅。1930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二人转道欧洲回到上海,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将孩子留在莫斯科。

回国后,张琴秋被任命为鄂豫皖军校政治部主任,在当时那个基本都是男人的部队里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人们对这个27岁的小女子能不能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充满了怀疑。

可张琴秋第一次出操就给普通出身的农民干部学员留下了突出的印象。她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彭杨军校的操场上,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向大家介绍自己。她不仅队列标准、政治理论丰富,还精通连、营、团的战术指挥,让众人佩服不已。

1932年秋,在蒋介石20万大军的围剿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在黄柴畈会议上,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负责人决定红军主力跳出鄂豫皖根据地,越过平汉线,伺机歼敌后再返回根据地,可沈泽民却不愿意走,并表示要留下了继续作斗争,他坚决说道:“我是苏区的省委书记,我的岗位在苏区,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我的职责是和苏区人民在一起,坚持武装斗争,保卫苏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沈泽民的这个决定却成为了他和张琴秋夫妻二人的生死离别。在大部队转移前,夫妻二人见了最后一面,此时沈泽民已经由于长期的劳累,而营养又不良,导致肺病复发,经常吐血不止,张琴秋看到后心疼不已,她劝沈泽民去上海看病,但沈泽民却表示自己和鄂豫皖苏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不愿意离开。张琴秋虽然想陪在丈夫身边,可作为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她不得不随大部队行军。

1933年11月20日,因感染痢疾,本就虚弱的沈泽民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3岁。

女将军张琴秋

女将军张琴秋

1932年12月8日,在小河口会议后,张琴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女性作战领导干部。1936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后,她又与朱德、张国焘、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等20人任西北局委员。

在第三次过草地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结婚,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两万余人组成西路军,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已怀孕的张琴秋作为组织部长,担负着繁重的干部调配工作。不久,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要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把张琴秋送到西路军总医院,以使她能安全分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临泽守卫战失败后,西路军后勤单位被迫撤离。在撤离途中,“马家军”的骑兵穷追不舍,张琴秋恰巧在这个危急时刻要分娩了。可部队里都是些大小伙子,一时间不知所措,这时候卫生部长苏井观站了出来,他让战士们找来大衣、布单子,然后几个人背对背围成人墙,就这样张琴秋和陈昌浩的孩子出生了。

这是一个男孩,出生后哭声非常响亮,然而当时正值西路军惨败,在弹尽粮绝的冰天雪地中只能把孩子扔进雪地里。

张琴秋生完孩子后非常虚弱,战士们想找个担架抬她也没有办到,只好将她扶上李卓然送来的马上,她满含泪水,顾不上自己的孩子,骑上战马,随部队继续向前,不久血便染红了她骑的马鞍,她虽脸色苍白,但意志坚定。

由于战场的特殊环境,这个婴儿不仅没有存活下来,还给张琴秋留下了严重的妇科病,使她此后再没有能够生育。

西路军战败后,张琴秋在分散突围时不幸被捕,后于国共和谈期间,被周恩来解救。

1939年陈昌浩随周恩来到苏联治疗胃病,却因苏德战争爆发,无法回国,导致二人婚姻名存实亡,遂向组织提出离婚。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琴秋是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时,便认识了苏井观,此时苏井观正蒙受不白之冤,不再担任医院的领导职务,被降为医院附设的卫生学校校长。

然而在张琴秋担任医院政治部主任之后不久,就主持审议了苏井观的“案情”,确认他在政治上是清白无辜的。然后报经上级批准,在全院召开的党团员大会上,宣布恢复已被停止了一年半的党籍,不久,苏井观被任命为总医院院长。

二人在此时便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没有被授衔的女将军

没有被授衔的女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作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是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在1955年大授衔时,由于她已经转业到了纺织工业部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离开了军队系统才没有被正式授衔,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她是一位没有被授衔的女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担任纺织工业部部长的20年时间里,张琴秋从不以领导自居,总是冲在工作的一线,就连吃饭都和大家一起堂食,对工人们的饮食起居也是关心备至,1953年,她率领纺织工业代表团去苏联访问时,由于翻译人员不够,她就主动给随她出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翻译,回国后,“部长当翻译”一事传为美谈。

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建国前和建国后都在为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女英雄最终却含冤而死。

原来在50年初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毛泽东作内部报告,而当毛泽东讲到“有些人‘夜郎自大、好大喜功’”时,张琴秋就顺手把这八个字写在自己笔记本扉页毛泽东像的上边。没想到“文革”期间,张琴秋就因此被定为“反党分子”。

最终这位没有被授衔的女将军因不堪四人帮和林彪的迫害,坠楼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碎四人帮后,张琴秋的冤情得以平反昭雪。

1979年6月23日,党中央为张琴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陈锡联、胡耀邦、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追悼会;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给予张琴秋以很高的评价:“无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古有女中豪杰穆桂英,今有巾帼女英雄张琴秋,然而穆桂英只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张琴秋却是我中国近代史中为数不多的传奇女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