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不仅积淀了丰厚的女娲文化,同时地方文化也颇有底蕴。小落子、平调、上党落子在清代中叶传入涉县境内,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漳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晋冀豫三省有较高的声誉。
平调落子这一古老稀有剧种,不仅保留原始形态和戏曲初创状态,而且对于研究地方戏曲的发展演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平调在演出中,以自编自打为主,移植为辅。
平调唱腔优美,以表演朝代大戏为主,落子原名莲花落,由清朝涉县民间流行的“花唱”发展而来,初为撂地摊演出,晚清逐渐搬上舞台,流传至今。以表演家情小戏见长,唱腔中板眼变化较多,能够充分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
平调演唱风格曲调优美,细腻委婉,高亢明亮,表演粗狂豪放,属于梆子腔戏。落子的演唱特点是,低回婉转,语言明快,说唱交织,载歌载舞,属板腔体。
平调落子能同台演出,武打戏自成一格,带有彪悍的民间武术气概。表演中的念白以涉县话为主,有的甚至完全使用涉县方言,风格淳正朴实,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涉县平调、落子剧种独特,且能同台演出,其影响深远,流传到山西,形成了“上党落子”;流传到河南,形成了“内黄落子”;乐器伴奏中,主要乐器“二弦”在全国更是绝无仅有。平调有慢板、二八板、散板、流水板、栽板等板式。
早期文场主要用二弦、板胡等伴奏,后又增添了二胡、中胡、唢呐、笛子等;武场除一般普通打击乐器外,另有大锣、大铙、大镲、战鼓,称为“四大扇”。平调角色行当齐全,有红生、小生、老生、配生、青衣、小旦、彩旦、老旦、大脸、二脸、三花脸、杂花脸等行当,合称“四梁八柱”或“四生四旦四花脸”。
涉县平调落子的经典代表剧目有《李白辞朝》《借娃娃》《冯家沟》《鈡魁嫁妹》《徐策跑城》《武家坡》等;戏曲电视连续剧《彩云》和《山娃》荣获河北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