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38年,砂原惠跟着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东北定居。砂原惠一家是日本人,他的父亲出身于一个武士家族。砂原惠的父亲性格温和,不喜欢打打杀杀,被家族视为耻辱。砂原惠一家被迫来到中国东北,给日军修建工程设施。
砂原惠的父亲十分看不惯日军残杀中国百姓的做法,经常在妻儿面前怒斥日军禽兽不如。砂原惠并不仇视中国人,他的第一个朋友是中国小孩,这个小孩被砂原惠的父亲收做徒弟,跟着砂原惠的父亲学习拳击功夫。砂原惠喜欢和中国小孩一起玩耍,学了一些简单的中国话。
一、砂原惠
五岁的砂原惠懵懵懂懂地来到中国,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但是砂原惠接触到的还是日本人的圈子。砂原惠的父亲是一个技术人员,他们一家和其他日本人住在同一片区域,衣食住行和在日本的时候一模一样。
父亲总是告诉砂原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不对的。”砂原惠很少出门,他被送到日本人的学校念书,几乎和外界隔绝。父亲遇到一个中国小孩,心里十分喜欢,收这个小孩做徒弟。砂原惠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小孩,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他们依然能在一起玩耍。
砂原惠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国孩子,他们在一起相处很愉快。在砂原惠看来,中国孩子比他的日本同学好相处,中国孩子善良,让砂原惠感到十分温暖。砂原惠12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大连读书。父亲语气沉重地告诉他:“一旦日本战败,我们就会被抛弃。”
砂原惠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说:“我们也是日本人啊!”父亲眼神坚定地看着砂原惠说:“就算我们是日本人,他们也没有把我们当人看。一旦日本战败,你要想办法带着你的母亲和妹妹逃回日本。”砂原惠的父亲认为,从大连回日本最方便,所以以前把砂原惠送到大连。
不幸的是,在日本战败之前,砂原惠的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后,日本宣布投降,日军从中国撤离。日本政府抛弃了被带到中国的日本同胞,砂原惠一家孤立无援。父亲的徒弟护送他们去火车站,想把他们送到大连,却被人群冲散,再也没有见过。
砂原惠一家害怕被针对,辗转流落到辽宁的一个小村庄。一家人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而且口音十分奇怪。虽然村民们一听他们说话,就知道他们一家是日本人,但是村民们并没有驱赶他们。村民们看到砂原惠一家孤立无援,对他们充满同情。
村民们给砂原惠一家找了一个落脚点,并且帮助砂原惠的母亲在地主家里找了一份缝缝补补的活计。砂原惠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主动承担起养家的责任,负责给地主放牛。砂原惠每天干完活,跑到学堂的窗外坐着,想要学中国话。
学堂的老师看他可怜,送给他一些课本,亲自教他念书。热心的村民经常给砂原惠一家送粮食和衣物,让他们一家能够生存。砂原惠努力学习,经常和村民们聊天,很快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是东北腔。砂原惠性格开朗,受到村民们的喜爱。
二、改名为张荣清
1948年,砂原惠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做张荣清。土地改革的时候,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砂原惠一家竟然分到了自己的耕地。砂原惠在中国得到善待,把自己当作了一个中国人。改名后,砂原惠主动报名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砂原惠刻苦训练,在解放战场上冲锋陷阵,受到上级的青睐。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打响。许多日本籍的解放军报名参加志愿军,遭到拒绝。因为日本不是参战国,所以中国不能让日籍解放军参战。砂原惠在国籍一栏填中国,成为唯一一个进入朝鲜战场的日籍士兵。
砂原惠在朝鲜战场上负责侦查工作,没过多久,他被上级喊到办公室。上级温和地问他:“小张,你是什么人呀?”砂原惠被问得一头雾水,张口就说:“中国人呀。”上级笑着说:“小张,你其实是日本人吧。”最后,砂原惠不得不离开战场,到了东北的一所航校做翻译。
东北航校里有一批日本教员,是被日军抛弃或者被俘虏后,自愿留在中国的日本技术人员。砂原惠看到他们吃白米饭,又想到志愿军战士啃冻土豆,十分气愤。砂原惠对上级说:“凭什么给日本人吃白米饭!”上级哭笑不得,安慰他要善待教员。
结语:1955年,滞留中国的日籍人员被日本接走,砂原惠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国。砂原惠回到日本,是无奈之举,因为母亲想回去。砂原惠回到日本后,往返中日两国多达三百多次。去世前,砂原惠的遗愿是,把他的骨灰带回中国,他想要落叶归根。在砂原惠心里,他始终是中国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