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开始,一名专家就迫不及待,率先举起“专家建议”第一棒。

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接受采访时发言如下:

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

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已经有不少专家建议“珠玉在前”,但此番言论,还是让人哑然失笑。

笑过之后,陷入困惑:

这群专家的脑袋是秀逗了吗?

是不是六个核桃喝多了?

“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这么多头衔的光环加身,都无法抑制说蠢话的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越是高端的人才,说话方式越是接近放屁?

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笑话:

如果全国人民每个人给我捐1毛钱,那我也是亿万富翁了。

也不知道这位孟氏专家,是不是受到这个笑话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专家的市场营销一定没有学好。

同样一句话,明明可以表达得更有蛊惑性,更有煽动力:

专家建议房价降价到普通老百姓三分之一存款就能买得起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不说这所谓的多出来的15万亿存款的数据是否真实;

就算是真的,平均到14亿人头上,一个人手里就只有一万块。

孟专家不会以为,拿这一百张粉色钞票去售楼处,就能签下一套房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被售楼处保安赶出来就算不错的了!

再有,你知道新年伊始,被裁员、被优化、被毕业的打工人数量有多少吗?加上2022年全年的失业人数,又有多少呢?

因为疫情垮掉的个体户、小老板,以及身后无数个为奶粉钱、买菜钱发愁的小家庭,又有多少个?

就算有些幸运的人,工资照发,年底了还分了点奖金存进账户。

那又怎么了,还不允许老百姓手里有一点闲钱了是吗?

就这么迫不及待敛财吗?装都懒得装了是吧?

是不是天天锦衣玉食的生活,让这些专家们的脑子生锈了,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果真如此,墙裂呼吁立个规矩:每个月固定一天,发配这些专家去最偏远的乡村生活,不多,三天就可以。

让现实教教他们怎么说人话,做人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好像一个气急败坏的摊主,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喊叫:

“为什么不来买我的瓜?”

“口袋里留那么多钱干什么?”

你们自己也不看看,你那瓜能卖得出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已经失去信心。

打一辈子工都还不完的房贷、市面上超过一半的烂尾楼、签了合同就溜之大吉卷款潜逃的开发商……

但凡以上的问题,你实实在在解决一个,经济也可以恢复,民众购买力消费水平都可以渐渐复苏。

但现实是什么?

开发商盆满钵满,金字塔顶端一小部分人中饱私囊,有刚需的购房者被骗走一生积蓄,剩下一地鸡毛、推诿扯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经济上说,这种吸光三代人血,掏空六个人钱包的行业还能继续兴盛,将是巨大的悲哀。

于人民来说,基本问题解决不了,空话讲得再漂亮也没用。

但凡群众里有一个华强……

苏专家这次的操作,属实过早就暴露底牌。

他并不是一个出身学者的专家,而是房地产老总——

中国最有钱的那群人。

先官后商,82年就已经担任秘书要职,参与房产改革进程,见证了从福利分房到今天住不起房的四十年。

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柱产业这些提法,他均有大力提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说从这种智库脑袋的口中,说出这种荒唐话,没人会信。

揣着明白装糊涂,居心叵测。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站在什么立场,就会发出什么声音,以至于把臭狗屎硬说成香饽饽,甚至黑的描成白的,也就变得合理起来。

但是,专家可以用屁股指挥脑袋,群众也可以用脚投票。

我就不买,你能怎么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大家已经被太多专家的失智发言刷屏,而且在未来,这种令人眼界大开的言论,还会持续放出来。

作为普通人,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忽悠。

该吃吃,该喝喝,该躺平躺平。

钱是自己辛苦赚的,命也是自己疼没别人疼。

奉劝声嘶力竭的砖家们:

民智已经渐开,靠喊真的不管用了。

相信专家们看到老百姓不为所动之后,看着自家瓜棚里快要烂掉的瓜,会更加气急败坏。

别急,来看看热心网友的建议:

官员裁掉三分之一,效率就会提高了。

智库砍掉三分之一,科研经费就省出来了

税收砍掉三分之一,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最低生活保障增加三分之一,大家就敢消费了。

专家砍掉三分之一,社会……方方面面都不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老百姓也不是不懂感恩的人,你们来来回回贡献了那么多建议,现在轮到我们给你们支招了。

请笑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