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画者从与心者也,一件艺术作品如果能呈现出创作者一种真实的状态,它就具备感动的能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我的经历、记忆与人生的感悟。艺术家创作的“经验”也是与人生的阅历无法割裂开来的。在经历人生的磨砺后,却依然保有一种简单的状态,单纯的内心,对待自己的艺术,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优秀的画家之所以可以将现实升华到奇妙的艺术境界,演绎出个性鲜明的作品,是因为艺术家本身迥异的性格及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沉淀下来的,这些弥足珍贵的生命闪光点,它是画家真实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足以照亮别人照亮自己的生命璀璨之处。艺术家在生命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也在艺术中领略了人生的精彩。他们用自己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创作出一幅幅撼动人心的作品,引领观赏者享受其中,感悟其中,这是艺术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艺术开启了人类的心灵之窗,荡涤着人们灵魂深处的高贵与纯洁。以心灵探究灵魂,让灵魂照亮艺术的丰满色彩,是这些艺术家们永恒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向成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一份完美的人生。繁华待成锦,艺术家们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自己心灵的艺术,也铺垫出一条通往大师之路。

▍画家孙建东·简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建东,195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成为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入室弟子。擅长写意花鸟、人物,尤其在写意孔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正高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云南省政协第八至十二届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12月受聘为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元月在台湾桃园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3月在法国雷恩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11月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2年8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20年9月在普洱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创作作品曽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出版个人画集和技法专著20多种,2011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孙建东》(大红袍),201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孙建东》。2017年其孔雀作品被北京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收藏,并张挂于天安门城楼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文章▎

墨彩兼施别树一帜

——谈孙建东的国画创作

薛永年/文

中国具有辽阔的疆域。不同的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千差万别,给艺术家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灵感。比较典型的就有在南方由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阳光充足,在此环境下生长的植被丰富茂盛,千姿百态。有各种乔木,灌木丛林,花草芳香四溢、娇艳欲滴,走兽鸣禽、鱼虫飞翅更是耀眼夺目,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而在北方由于属于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和平原面积大致相等,造就了动植物耐寒的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种南北方地域性的差别,给花鸟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广大而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驰聘天地。对于花鸟画家来说,自然客观物象是表达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其含义远远超越了花和鸟的本身。花鸟画家们思想表达与地理环境下的自然万物是密不可分的。“外师造化,中的心原”的艺术理念,画家们无不深刻认识与理解。形成色彩鲜明,造型生动自然,赋予文化内涵的风格。孙建东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建东与云南有着不解之缘,他虽出生于上海,但是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云南这一块神奇的红土大地的滋养。孙建东自17岁在云南西双版纳插队,虽生活艰苦,但陶醉于当地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爱好书画艺术的他,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国画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成为袁晓岑的入室弟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此孙建东的艺术创作便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在他的笔下,七彩云南、傣乡风情、热带风光化作一张张精美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诠释着丰富灵动的生命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建东擅长作热带地区的动植物,同时这也成为他的个人特色。在他的笔下,孔雀、锦鸡、鹦鹉、金丝猴等热带地区动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其中,以孔雀最为出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因其曼妙的身姿,艳丽的色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圣鸟、神鸟。东方传说中,孔雀是由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育生的,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大明王菩萨。在西方的神话中,孔雀则是天后郝拉的圣鸟。所以孔雀在我们看做是吉祥、善良而华贵的象征,孔雀为题材的国画也深受人们所喜爱。历朝历代画孔雀的大画家也各有其风采,宋朝的赵佶,明朝的林良、吕纪,清朝的沈铨、任顾以及近现代刘奎龄、王雪涛等人。而到了现代,画孔雀的集大成者,当属云南的袁晓岑。袁晓岑将笔下的孔雀置于它们生存的环境中,着重表现其神韵和性灵。这种真切体验与表现使他的绘画作品中充盈着花鸟、动物的野逸和矫健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恩师这一点启发,孙建东作孔雀,在集中刻画孔雀这一物象的同时,也给予身旁环境以较大笔墨。物与景相互融合,景能够更好的衬托动物的姿态,同时也在营造着更贴切的氛围。例如他的作品《醉卧花荫》,描画的是在一片烂漫的杏花丛中,两只皎洁的白孔雀悠闲地躺着花丛之下,身下是一块年代已久的岩石。两只孔雀眼睛目视着上方,仿佛在欣赏着这绚烂的杏花,杏花随风舞动,花瓣在空中纷飞,枝丫摇曳,充满了春日的闲适与灵动。画面以大片红色包裹着百色的孔雀,制造出强烈的色彩差异,同时让人能想象出在这样一片花海之中,孔雀是多么的舒适与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通过在环境上赋予较多笔墨,使得孙建东的花鸟画作品更多了一种氛围的营造,不是单纯地刻画孔雀,而是表现放置在不同环境中的孔雀,同时又不喧宾夺主,释放出不一样的情趣与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天寿在谈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时,提出中国画对动的精神气势的追求,是与众不同的。而动的表现,是体现在中国画发展到文人写意阶段,不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注意对物象神情的表现,“故中国绘画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作为一位花鸟画家,孙建东在构图配色上,皆注意对画面“动”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孙建东的花鸟画作品,可以发现画面的“动”主要表现在动物的姿态上。画鸟,鸟嘴微张,眼神专注。画马,常注重马奔腾的姿态,飘动的鬓毛。画猴,常蹲坐在石块,或纵身一跃,勾住树木。千种姿态,往往在动作发生时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模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与生机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建东的作品极富张力,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笔法、用墨和色彩上。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孙建东的花鸟作品,常包含中锋、侧锋,逆锋等多种笔法。粗笔细笔来描绘多种物象,使得画面的“有骨”,再此基础上,附上各种浓淡的墨色,创造出黑、白、浓、淡、干、湿各种效果,以此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使得画面“有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为了突出线的骨力和墨色的变化,颜色是处于从属位置的,要做到色不碍墨,他都是先画足墨的部分,再着色很少在一笔中,既蘸墨又蘸色,以墨色相混来勾勒点染的。孙建东注重色彩对整个画面的充实和丰富。但没有像赵之谦和任伯年,不仅所用色彩很多,也讲究每一笔花与叶的色彩变化,连枝干也常用储墨或是墨与其他的颜色调和来画。他往往把不同的植物叶子归纳整理为单纯的石青或石绿,简化用色的种类和面积,只用平涂,同一色系的深浅变化来归纳整理纷繁复杂的物象。这就使得画面的灵动性和丰富性得到了提升。我们看到,色彩的对比不仅有浓淡,冷暖,明暗,更强调互补的重要性。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指出“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时山色,随时变现呈露,著色正为此也。”热带地区,植被茂盛,花鸟繁多,注重用色,大胆用色也成为这一区域画家的典型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建东不仅花鸟画得好,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自己深厚的功底。在人物造型上,孙建东既有人物肖像作品,也有纷繁复杂的少数民族人物和古装人物。他注重素描功底与水墨的结合,在描绘人物上,不吝笔墨,花重笔勾勒出人物形象,在用墨的过程中已经将画面的构图和意境体现完整,再施以恰当色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如他的作品《阳光路上》,描绘的正是藏族人民面向阳光,向远方跋涉。画面色彩很少,但是人物造型却十分细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他们的表情和状态,宛如素描画一般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孙建东的艺术成就,既和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也是因为有云南这一片神奇土地的供养。那旖旎的风光,淳朴的民情都在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诠释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切含义。同时,云南拥有这样一位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艺术家也是幸运的。我希望孙建东能用国画更好地将云南这张名片向人们展示出去,将中国的国画艺术推广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享受到中国国画的独有魅力,同时为国画的繁荣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场地 ▎

中国翰园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园区占地120亩,南部为园林风景区,北部为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长达六华里的碑廊以朝代为序,镶嵌了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碑帖,同时以书体分镶的现代碑廊全面展示了现当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采,被评为“河南省文化旅游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AAAA旅游景区”,并获“中国驰名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