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这两年来的时间管理经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和大家分享了在时间上需要“开源节流”的理念,也和大家聊了聊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自己是如何利用好早上7点到9点这两个小时的。
当然,我用来开源节流的时间并不只是这2个小时,因为在一天之中,还有大量的碎片时间可以利用,只是这些时间过于“碎片化”,常常会被我们所忽视,最终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时间如流水一般白白流逝。
如果以“天”为尺度来衡量的话,这样的流逝也许可以忽略不计,绝大多数人也不会珍惜这些小到只能以分钟来计的时间。
而如果我们以“月”和“年”为尺度来衡量的话,这些一天天叠加起来的时间总量则会越来越大,最终流逝的总时间会非常可观,带给我们的损失也会非常大。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的警觉,能够真正唤起大家对于碎片时间的重视。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除了早上这2小时之外,我又找到了哪些可供利用的碎片时间。
第一类碎片时间便是通勤时间,这是继早上2小时之后又一类具有连续性特性的碎片时间。
虽说是连续的时间,但这样的连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为我会受到周围嘈杂环境的影响,从而让自己的专注力打折,影响利用成效。
因此,与早上的2小时相比,我能充分利用的有效时间便会少上一大截。
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一般会将地铁列车上的通勤时间作为主要的碎片时间,如果从候车时间作为起始时间,下车之间作为结束时间的话,总的时间间隔为30分钟,如果上下班都算上的话即为1小时。
在这其中,上班路上的半小时有着更高的利用率,其原因如下:
从内因来看,早上的头脑总是最为清醒的,而从家走到地铁站的路途中,我得以从自然中吸取大量健康清新的“活氧”,让我活力满满。
而从外因来看,在这个时间段,地铁车厢内的人极少,车厢内唯一的声响便是列车开动时发出的声响,偶尔会传来报站广播的声音,同时我可以坐在任意一个座位之上,在手机上安心做着我自己的事情。
而下班路上的半小时则不太理想。
从内因来看,这时正是刚刚结束了一天的疲惫,走在归途上的时刻,头脑并不会像早上那样清醒,无论从学习接受程度来看,还是记忆力和吸收成效都会大幅下降。
而从外因来看,此时的地铁车厢往往非常拥挤嘈杂,这是对专注力的极大挑战,同时,在有限的站立空间中,我必须以非常小的动作幅度拿着手机,单手操作,以免碰到他人,这样同样也会使效率下降。
基于这一特性,我重新优化分配了这段碎片时间的用途。
在上班路上,鉴于时间利用率较高这一先决条件,我会完成第二天的公众号文章写作。
大家可以看到,目前我的公众号文章都是1500字左右的短篇,这便是优化了时间管理之后的结果,而初期运营时的3000字长篇根本无法在半小时内完成,也无法带给读者更高的阅读体验。
而在下班路上,由于时间利用率不高,因此我不会把这段时间放在写作上,而是转而对上班路上写就的文章进行自我审校,一般能完成两遍审校。
通过对这两段时间的合理搭配,我能够很好地完成日更工作,并能通过重重把关确保质量,完成工作的闭环。
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轨道交通早已成为了通勤的首选工具。
一方面,轨道交通能够让我们避开拥堵的地面道路,花更少的时间回到家中,或是到达另一个目的地;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也有更高的安全性,不需要我们费心费力去开车,也避开了各种潜在危险。
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地铁列车上完成每日的通勤,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利用到这段碎片时间,从而实现时间上的开源节流。
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样,用心规划好这段时间,不要让这段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