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心脏病、脑中风、高血压等,而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糖尿病、肥胖、压力及缺乏运动等。由2018年国人10大死亡原因可观察到,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性疾病,分别为10大死亡原因的第2、第4及第8位,可知管理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而日常饮食则是引起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将心肌梗塞的风险降低80%以上,而营养更是扮演着关键角色。

2003年,美国营养学会提出「经适当计划的素食饮食是健康、营养足够的,能提供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健康效益」,故素食被举为世界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之一。近几年,素食饮食被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和管理,因为它们对心脏代谢风险因素是有益的。研究显示,正确的素食饮食,可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冠心病(CHD)风险降低40%。另外,2018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素食确实与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及发病率有关。而另一个观察性研究的证据显示,不论男女,素食对其心血管均有保护作用。

研究显示,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是目前唯一显示可逆转冠心病的饮食模式。此外,也有证据显示,素食饮食模式在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方面都有益处。另外,与非素食饮食相较,素食饮食与降低血压、血脂以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有关,也因此说明正确的素食饮食,有助于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益心血管疾病饮食模式中,主要为得舒饮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得舒饮食的特色是高钾、高镁、高钙、高膳食纤维,并多摄取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节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控制血压保护心血管。素食饮食不但包含了得舒饮食的饮食特色,FDA更指出摄取25克大豆蛋白可协助降低血脂肪,如此证明素食饮食更具优势。

卫福部国健署制定的「素食饮食指标」包含以下7项建议:

①依据指南择素食食物种类多样化
②全谷杂粮为主食,豆类搭配食更佳
③烹调用油常变化,坚果种子不可少
④深色蔬菜营养高,菇藻紫菜应俱全
⑤水果正餐同食用,当季在地份量足
⑥口味清淡保健康,饮食减少油盐糖
⑦粗食原味少精制,加工食品慎选食

「素食饮食指标」内容中,为方便素食者简单达成健康饮食目标,也鼓励部分餐点改为素食可以更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现今有许多的素食业者为了让大众接受,过度追求口感,过多的调味料或是重油、高盐,让民众因此吃进过多的油脂、钠,而掩盖了原本茹素的优点。因此,建议选择素食时,在烹煮方面,可尽量以清蒸、清炖、水煮.、烤、卤等少油方式调理;食材部分,最好多选择天然蔬果,以及低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如:豆干、豆腐、豆皮、冻豆腐等。

另外,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虽然「素食饮食指南」中特别提到「素食者应更重视油脂之饱和、单元不饱和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比例」,虽然坚果种子类富含营养,但坚果种子类仍属于油脂类食物,因此在摄取坚果种子类时,需先减少食用油量,以避免造成过量油脂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