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这是说民俗极为繁杂而广泛。其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

一般地说,道教主要与民间信仰习俗关系密切,通过与信仰习俗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岁时习俗、娱乐习俗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神灵贯穿民间文化

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风伯、关帝、文昌、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都是流传于民间的,后被道教逐渐吸收成为道教神祗,并被贯上各种名号。

道教把民间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来,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反过来,道教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经过道教化的神灵又返回到民间,更深、更广地影响着民间的神灵祭祀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城隍、土地、灶神,一般的民众对它们都是无比敬畏的,对这些神灵的崇拜祭祷,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民俗

道教特有的一些神灵如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也得到民间的普遍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法术深入民间习俗

道教的法术也深入到了民间,常常发挥重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法术内容也是很多的,如祈雨、疗病、延生、超度、祈梦、求签等道术

道教借助民俗而普及,这一点是民间风俗与道教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影响中国节日风俗

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

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照虚耗’……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纸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

卖乾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贪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所述敬灶神,“打夜胡”,贴门神、桃符及钟馗画像等,都是涉及道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重视道教神仙诞辰

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极有影响。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诞辰日,善信大多要到道观烧香礼拜。

而且,道教的这些庆典、节日,也掺杂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变得非常世俗化。

这时,有关的宫观就成了民间娱乐的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庙会”就是此种情形的表现。这也是道教与民俗相关联的重要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