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却让电视机唱主角。不知是与古代看堂戏的习俗有关,还是与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有关,抑或是精神贫乏时代留下的文化饥饿感挥之不去,中国人特别看重这顿“年夜大餐”。
但随着国内综艺节目的不断迭代和演进,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和颠覆式创新,随着民间文艺网红力量的崛起和壮大,人们对春晚的责骂声和批评声不绝于耳,甚至一年高过一年。
年年挨骂却要年年办,骂春晚也逐渐成了一种新春文化现象。不就是一台晚会嘛!不喜欢看就关掉,干嘛非看不可呢?春晚究竟承载着什么?
遥想春晚初创的年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贫乏,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乏善可陈,电视尚属新媒体,电视机刚刚进入家庭,电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处在快速上升的通道,央视以其特殊地位荟萃全国一流演员乃至港澳台和国际明星,春晚恰似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3年,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登上历史舞台,相声大师侯宝林出场讲话,歌手李谷一高唱《拜年歌》,马季姜昆等相声名家连演多段,京剧名家马长礼(马连良的义子)唱响《空城计》。
到了1984年的第二届春晚,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等更多经典节目登场,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开创了春晚小品的先河,更有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首登春晚传唱至今……这些节目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为人称道。
春晚一出生就备受关注、欢迎、喜爱,并迅速、深度、长久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人的年节习俗之中。
春晚的前期成功在于她是时代的产物,她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虽然资金投入力度、舞台豪华程度根本无法与今天相比,但朴实无华的节目、轻松随意的编排却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受众的文化和娱乐需求,早期的春晚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年夜饭、文化盛宴。
直至现在,几代人过去了,文化娱乐产品已经极大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已经把电视逼进了传统媒体的死胡同,但春晚的情结仍然挥之不去。弃之,不忍心,不习惯,不甘心;爱之,不愿意,不满足,不承认。
平心而论,春晚每年都在改进,硬件投入(科技含量、舞美效果)登峰造极,软件投入(创作力量、演员阵容)叹为观止。晚会几乎整合了全国、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的资源,甭管是鸡年还是兔年,可以说每年都使足了牛劲儿。
但尽管如此,春晚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却是节节败退,以前大家都是在春晚中比谁的节目更精彩,现在是在春晚中挑谁的表演更尴尬。
2022年春晚,歌手大张伟和脱口秀演员王勉的音乐脱口秀节目,作为春晚表演形式的首创,把尴尬也玩到了“登峰造极”。有人评论说:“效果不如在舞台上咬爆一个打火机”。
对于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意见,主办单位和创作者并非视而不见。他们认真倾听,仔细梳理,逐项研究,一一落实。
你说我固步自封,我就开门办春晚,全国各地的宣传部门、广电系统、文艺团体都可以选送节目,甚至老百姓也可以提出创意,提交节目;
你说门开的不够大,我就搞海选,《我要上春晚》常年征集节目,农民工、普通人都先后登上了春晚舞台;
2011年春晚,深圳民工街舞团表演舞蹈《咱们工人有力量》。
你说我总导演老是那几个人,我就年年搞竞标,不仅全台范围内竞标,还请来冯小刚来执导;
你说众口难调,我就再办一场戏曲春晚、一场歌舞春晚;
你说东北话小品太多,我就安排一些海派小品;
你说通俗的节目太多,我就安排几个高雅的;
你说我舞台有局限,我就到处搞分会场;
你说我广告太多,我就把所有节目内广告全部撤销……
结果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些局部的、机械的改进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骂声仍然不断!
对于主办方来说,春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既要让上级领导满意,又要让广大观众认可,所以它会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可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责怪主办方“不重视观众需求”“自以为是”“就为了赚钱”“就为安排某某演员”……或许不太公允。那么,春晚为何挨骂呢?
2023年是春晚开办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视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传统媒体。如今,讨论电视的收视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很多城市家庭的开机率已经趋近于零。
时代变了,而春晚的宗旨、任务、风格、承载的东西依然没有变化,甚至作为国家重要文化工程的定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可是,时代还需要她吗?
上面要求她通过文艺的形式、通过举国联欢的方式宣传一年来的伟大成就、表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大观众要求她……南方观众要求她……北方观众要求她……老年观众要求她……青年观众要求她……农民要求她……知识分子要求她……世界上哪有一台节目可以八面玲珑、雅俗共赏到这种程度呢?
30年前、40年前或许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创造出无限娱乐形式的今天,依托一个中心化的、单向输出式的媒体平台去承载这些东西显然力不从心。
对春晚这样举国瞩目的节目来说,欢天喜地、高歌猛进、鼓舞人心、幸福爆棚……围绕这些主要诉求,场面、声势、阵容、气氛这些受众越来越不在乎的因素却都在艺术性和表现力之上。
春晚的创作空间与它场面的恢弘完全不成正比,层层把关、反复修改,很多节目到播出时已经面目全非了。各级把关者的观点和趣味可能恰恰是距离市场和受众需求最远的。
开门办春晚并不能改变春晚的垄断地位,因为门把手和门钥匙仍在你的手里。
为扭转春晚的形象,2014年春晚,上级钦定冯小刚来当春晚总导演,冯小刚踌躇满志,高调领衔,上上下下都期待冯小刚能像张艺谋导演奥运开幕式一样展现大手笔,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春晚。
但春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冯小刚在自己公司或自己搭建的剧组里可以肆意驰骋,在市场化的环境里可以游刃有余,但单枪匹马空降到央视,他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系统掌控能力与他的艺术才能相比是远远不足的。很难想象,冯小刚的想法和创意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制中能够发挥出来。由于做了不少夹生饭,这一年的春晚收获了更多的骂声。
冯小刚铩羽而归,他说:“我对春晚的改变,远不如春晚对我的改变。”“我是业余玩一票,这事儿,绝不可能干第二次。”
此外,央视综艺节目形式刻板,缺乏创新,与新生代观众口味及主流市场变化脱节,早已被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爱奇艺、B站的受众们嫌弃,春晚挨骂是必然的。
美国年度最高收视率的节目是超级碗直播,比赛日当天,家家户户都围住电视,酒吧的电视机前挤满了狂热的球迷,电视转播创造了天文数字的广告收入。而圣诞前夜,多数家庭是不会打开电视的,各大电视网也没有盛大的圣诞晚会,因为那是属于家庭的最重要时刻。
或许我们的习惯也该变变了,大年三十多陪陪家人吧,千万别总盯着手机和电视,千万别被春晚气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