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量天地之间
我们与星辰遥相呼应
人文与天文交织
艺术与科技交融
以我们的视角探寻人与宇宙的联系
触摸想象力与现实时间的边界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呈现了2022跨年大展“星河角落X《中国国家天文》”联合策划的科学艺术展览“步天歌”(Cosmological Elements),让我们在魔都的城市之中,感受到来自宇宙的终极浪漫。展览由天文艺术实践者、艺术家安久、科学艺术领域策展人龙星如和Claudia Schnugg联合策划,历时3年,近10个国家、30位跨媒介科学家、艺术家、音乐人与所有观展人共享浩瀚星辰、共同奔赴宇宙终极浪漫,思索人与宇宙的深层链接。
“起初的巴比伦时代,人们把天上遍布的亮星连线成简单的图形,靠想象的人物、动物为星座命名,并结合了无数优美的神话,宇宙的艺术很久之前已经诞生。”复星艺术中心现场,星河交流90后总策划安久侃侃而谈:“展览的起初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能传播星河浪漫的方式,因为我本身是一名6年一直拍摄宇宙的天文摄影师,很希望把我在荒野遇见的美好呈现,就比如这次有一件展品叫做玫瑰星云,我们透过沉浸式光影、音乐各种媒介把这来自约5200光年的浪漫带给大家,希望我们身处城市,但仍然能在宇宙中遨游。
展览的看点很多:“一立方一世界“汇聚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林茨电子艺术节等多位知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直抵宇宙浪漫“联动中国航天,随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作为“星际船长”的沉浸式开场引导声音,置身于“空间站”回望我们地球的全貌;感知“诗意科普”。
“恒星考古”、“系外行星空间项目”、 “天文望远镜的十二个历史瞬间”、“星表”的历史,展览伴随来自《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的专业及深度科普内容,在硬核的知识中体会宇宙的诗意,在无垠的星河角落里建筑专属于自己与星空的秘密基地;而全民“仰望繁星”,则是延伸的“步天计划”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联CSVA等多方展开对宇宙空间和个体生命关系的思辨。
展览的故事性缘于隋唐以来,多个版本传世的「步天歌」。安久团队的导览特别流畅,“大家首先看到的隋唐以来多个版本传世的“步天歌”, 就是我们古代的“认天口诀”。那时的“步天歌”只在观象台口传而不传于民间,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揭开”了中国古代天文史的“秘密档案”,正如“宇宙”从较为深奥的科学研究,成为此次展览集艺术家、作家、音乐人、更多天文爱好者能够共同参与、创作的作品,当然还包括孩子们,因为展览也延伸了步天公益计划,星空也成了人人都可以触及的美好。我们不断地扑向这片头顶的熠熠星空,就像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在星河之下探索宇宙和反观自身命运,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在三楼“under one sky”的展品介绍时涉及艺术家自建远程天文台拍摄的图片,安久现场讲解自己追逐6年星空的故事,并用光谱首次拍摄“彩虹流星雨”:“六年前,我拍下了人生的第一张星空作品,并写到“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星空。” 2019年,我独自在北欧流浪了好一阵。当所有的眼神都置身于荒野之中,便开始变得纯粹。连续6年与宇宙的联结让我思索,自己应该做一个传颂星星的人,这次的策展我就尝试用更多不同的媒介去还原在夜空下真实的感受。那些遥远的、闪耀着的繁星,其实一直都和我们在同一个时空里联结着,只是它需要被用心仰望的人看见。”
安久的眼神因为愿望实现而闪闪发亮,但有多少人知道,曾经的她是个兜里只剩四位数还执意留在冰岛追极光的女生,但上帝终于眷顾了这位90后热爱星空的女生,让她所遇星辰比梦想的多出更多。
星河角落X《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艺术展将于2月14日结束。
展览团队Exhibition Team
科普总顾问:苟利军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致力于透过更多媒介让更多人探讨天文和哲学之思。
科普团队:《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苟利军,麻钰薇,刘孜铭,刘丰源,童祎璐
展览总策划:安久
天文艺术实践者,国家航天局、中国国家天文、NASA等供稿作者,6年致力于透过天文影像及更多媒介普及暗夜保护、星空与人类文明的连结。
策展人:Claudia Schnugg
国际科学画廊策展人,欧洲航天局(ESA)艺术项目策展人,林茨电子艺术节项目策划人。
策展人:龙星如
写作者,博古睿学者。研究方向为科学艺术及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执行策展:冯中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天文馆专业委员会会员,展览与演艺结合的积极实践者,关注科学发展的脉络与艺术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