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画者从与心者也,一件艺术作品如果能呈现出创作者一种真实的状态,它就具备感动的能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我的经历、记忆与人生的感悟。艺术家创作的“经验”也是与人生的阅历无法割裂开来的。在经历人生的磨砺后,却依然保有一种简单的状态,单纯的内心,对待自己的艺术,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优秀的画家之所以可以将现实升华到奇妙的艺术境界,演绎出个性鲜明的作品,是因为艺术家本身迥异的性格及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沉淀下来的,这些弥足珍贵的生命闪光点,它是画家真实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足以照亮别人照亮自己的生命璀璨之处。艺术家在生命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也在艺术中领略了人生的精彩。他们用自己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创作出一幅幅撼动人心的作品,引领观赏者享受其中,感悟其中,这是艺术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艺术开启了人类的心灵之窗,荡涤着人们灵魂深处的高贵与纯洁。以心灵探究灵魂,让灵魂照亮艺术的丰满色彩,是这些艺术家们永恒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向成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一份完美的人生。繁华待成锦,艺术家们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自己心灵的艺术,也铺垫出一条通往大师之路。

▍画家安顺·简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擅长国画山水、花卉,兼书画鉴定。现为人民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民进中央画院画家。呼和浩特美术馆(书画院)艺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出版专著《清代中原书法人物略考》,河南省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编著《河南省近现代书画家名录》,发表书画鉴定点评文章百篇。作品被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多家机构及院校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展及获奖履历:

《太行清秋》获第四届全国当代山水画铜奖

《豫西山水》获全国第五届山水画银奖

《静思》获海峡两岸国画家提名展金奖

《买尽青山作画屏》纪念白石老人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全国名家国画作品展

《燕山金秋》参加国家画院百名画家走进泉州大型画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展经历:

2013年7月作品参加国家画院师生作品展、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4年6月书法作品《秋实不华》参加北京大学胡抗美师生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4年7月参加范扬师生作品济南展

2014年10月参加境随心转·范扬师生展(北京晋商博物馆)等大型活动

2015年5月参加国家画院导师走进狼牙山《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画展

2015年7月参加四川巴中范扬师生作品集《岫云长风》大型画展

2016年2月参加境随心转·范扬师生展第二届(泰文楼美术馆)大型活动

2017年8月参加国家画院山水画课题班师生作品展。

2017年9月作品参加囯家画院师生作品展,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

2018年4月作品参加《春天的故事》纪念开放40周年、全国开明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民进中央开明画院联办并展出。

2019年作品参加“山水安康”全国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文章▎

思考与表现(文/徐恩存·2012春)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作品,其特点是——在传统中延伸与蜕变,创作贴近时代脉动的作品,及相关联的风格、语言。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画家,无不在这整体氛围中,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与创作道路。

步入中年的画家安顺,正是在这个八面来风的时代环境中,体验并感受到全新的精神氛围,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极大地的启发、刺激了他的思维与灵感,给了他以不可竭止的激情和创作冲动;他的作品,因而焕发着少有的鲜活之气、灵性的笔墨特点、耐人寻味的意蕴和无法之法的郁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顺的作品,少有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多为有感而发的倾心之作,或为写生而来的素材管理,亦或是对生活感受的提炼,所以,笔下山川、林木、屋舍、村落等,都在素朴、单纯与自然之中,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与未被污染的魅力。安顺的作品,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强调直觉的感受,而非理性分析的结果,他也未被写实观念所束缚,笔墨发挥一任天性使然,强调意象表达中的“感觉”作用,舍去事无巨细的逼真写实性还原;因此,安顺作品中,以“写”入画、以“意”表现为主,笔与墨配合,辅助互动,用笔极见骨力、用墨氤氲淋漓,画面元气充沛,在“不似之似”中,见出浓淡墨色演绎的空迷离图景,“半是虚空半是山”之境界跃然纸上。

特别是以没骨法的浓淡用墨之法,画黄土高坡的土原,既增加了作品有限空间的气势与无限扩展,又在营造苍茫氛围的境界中,凭添了画面的“不确定性”,使画面的有限空间顿生动感与鲜活气韵,没骨法墨色在画家主观驾驭下,充分体现了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趣味——即,坚持写意的理念,力避了“笔墨加素描”的时尚,并在消解表现对象的实体中,引入具有抽象形态的笔墨方式,把对象与实景意象化;譬如,《十里美景都入画》、《秋山归牧图》、《春到原上》、《西山欲雨图》、《人勤春早》、《古刹听瀑图》等,都是这样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十三陵碓臼峪写生之二》为例,是可以见出安顺良好的艺术感觉能力与笔墨功力的。在这件长90公分,宽40公分的册页写生中,画家完全从印象出发,做出“感觉性”的瞬间捕捉,他删繁就简,舍去过多的细节,不做逼真描绘与刻划,而在瞬间印象中,定格大的空间关系、结构和基本走势,并在总体结构框架确定后,进行意象关系的调整与确定,在“有意无意之间”与“若即若离之中”,完成点、线、墨色的铺陈、配置与布局,虽无细致精微的刻划,却因“点到为止”的虚实互补和黑白灰的平面构成关系使然,使画面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呈现平远、深远与高远交迭与互融的丰富特点,在繁简、疏密、远近、虚实、干湿、浓淡中,使北方的山川、村落在以神写形、以虚实贯中,韵致十足,而给人以聊想和审美满足。

画家以娴熟的技法,一任直抒胸臆,率性而为,勾点皴擦涂抹与“平重齐留园”的笔墨综合表达,使他形成了“空疏美”与“黑密美”合一的绘画特点;上述作品,在随意勾勒的空疏山川之中,衬以林木的黑密,几笔机具金石意味的树干、枝条极生动地分割了有限空间,使之增加了层次与变化,画面因而产生了丰富的意韵与情调,枝条的勾勒,细看则见出草书的行笔美感,与随意的墨色浓淡相合,郁勃生机焕然发生,在千变万化中,笔笔贯通,脉络连结,笔接墨、墨接水、水接笔,画面空灵澄明,兴会淋漓。

显然,用笔劲健、干湿互融、浓淡一体,是安顺作品最为鲜明的风格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安顺十分注重写生,在写生中寻找新的感受与感觉,在写生中培养灵感与激情,并在写生中酝酿新作品的雏形;写生使他把绘画理论转换为实践成果,他坚持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孕育自己的艺术,他的艺术因而充实、饱满、生动、鲜活。在“运造化于掌上,显万变之象与笔端”中,他得以用笔墨完成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他的艺术愈发在回归艺术自身的艺术本质中见出意义。

安顺作为当代画家,同样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成熟过程。他确信在辛勤耕耘中,才能收获丰硕果实;他的艺术果实当然也在时间历练中汁液饱满与丰盛;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安顺的艺术是他在现代语境中,思考与表现的必然结晶,也是他艺术上成熟的标志。

作 品 欣 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 览 场 地

中国翰园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园区占地120亩,南部为园林风景区,北部为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长达六华里的碑廊以朝代为序,镶嵌了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碑帖,同时以书体分镶的现代碑廊全面展示了现当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采,被评为“河南省文化旅游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AAAA旅游景区”,并获“中国驰名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