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怎样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人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

在7日举行的第二届光华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针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宏认为:中国进入大规模流行第一波后,将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与世界“同步”。

如是,这将是疫情三年以来最大的利好。

地方性流行”是针对于“大流行”和“流行”而言的。如果疫情发展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就说明病毒感染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

“地方性流行病”的感染率通常是静态的,即便有局部暴发,也是可预见和可控的。季节性流感、疟疾、结核病和脊髓灰质炎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当然,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冠病毒疾病降至“地方性流行”阶段后,生活就回到疫情前了,那就太天真了。

因为,“地方性流行病”同样可以广泛传播并造成致命后果。例如,疟疾在2020年导致60万人死亡,结核病同一年更是令150万人丧生。

切记,这样的致命性发生在两年前,可不是遥远的过去。

正因为如此,张文宏呼吁,在从大规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转化期,要尽快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完成药物储备。他说:“如果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

他还呼吁:尽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提升至90%。

论坛上,张文宏掷地有声的说:“我相信,中国具备把新冠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

相信,是后疫情时代最响亮的一个动词!

正因为相信,国人做到了令行禁止,不给国家、社会、他人添乱,宁可牺牲自己的人身自由,也坚定地配合社区实施管控,最大限度将病毒“闷死”。

正因为相信,一方有难必会有八方支援,让很多城市在最为困难的时刻没有放弃努力挺了过来,

今天,我们更要相信专业人员的预判,毕竟他们才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勇士。在他们眼中,病毒轨迹是可见的,也是可预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些国家,公众经历了大规模流行的阵痛后,目前“超额死亡人数”已大幅降低,足以说明新冠病毒的致命性已经大大降下来了。

何为“超额死亡人数”?

一个地区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与未发生传染病年份估算得到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就是“超额死亡人数”。

本次新冠疫情世界流行中,有两个国家“超额死亡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新加坡,一个是美国。

在新加坡,“超额死亡人数”已接近0,新冠病死率近期也非常低。新加坡之所以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超额死亡人数”大幅降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完成了3针疫苗接种。

在美国,奥密克戎的致命性很强。统计分析显示,奥密克戎引起的65岁及以上美国人超额死亡率峰值是德尔塔峰值的163%。这和美国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够高有密切关系。就医和住院老年人的急剧增加,还导致了医疗资源挤兑,从而进一步抬高了超额死亡率。

前有车后有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已进入了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医疗资源准备不充足。好在,随着国家机器快速运转和医疗企业增能扩产,缺医少药的情况也到了及时缓解。

随着医疗资源的逐步到位,我们将过渡到“地方性流行阶段”,最终将新冠病毒疾病“制服”成为季节性流行病。

我们已经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因此,除了相信,我们还要有希望。

中国已经进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二阶段”——走出疫情。一切美好将在我们眼前重新展开,每个人都要对下一步的生活充满希望。

唯有相信未来,才会过好当下!

唯有希望憧憬,才会动力十足!

我们经历了无助与崩溃,也完成了解脱与自愈。

凡是扛过来的人,结果配得上付出。

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间正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