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尤里涂靖雯

编辑|朗门

责编|天雅陈沉沉

在心理行业呆久了,看的人和听的故事越多,我越发现:

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不被爱,而是源于一种「分裂的爱」。

比如:

在家庭中,养育者A爱孩子,养育者B也爱孩子;

但他们彼此间又相互排斥、相互嫌隙,从而导致他们传递给孩子的爱,是分裂的。

这种

「分裂的爱」

同时投射到孩子身上,往往很容易引起Ta内在的分裂与冲突。

我的来访者小天,就是如此。

在一个35度的夏天,16岁的小天被妈妈带来咨询室。

他裹着一件长袖,两眼无神,沉默寡言,呆滞地看着空无一物的桌面。

我问道:“为什么这么热的天气,还穿长袖?”

“他的手臂上、身上都是自己划的伤。”妈妈急促地替他回答,语气里带着些许羞耻、紧张和愤怒。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见到过自残的各种形式。

但面对眼前这位伤痕累累的小天,我还是忍不住感到难过、震惊:

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年,为什么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来伤害自己?

带着这个困惑,我尝试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

小天父母常年在外忙碌,他从小由奶奶带大。

在家里,奶奶几乎等同于“皇太后”。

她觉得自己对家庭的功劳最大,照顾孙子最辛苦,从不掩饰对小天妈妈的不满,还经常在小天面前数落他妈妈。

而小天的妈妈呢,则像一位“仆人”。

文化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庭收入,常年在外奔波,在家还经常被婆婆瞧不起,甚至有意刁难。

面对着婆婆的“阴阳怪气”,她也会忍不住在小天面前,直接跟婆婆吵起来。

每每到这个时候,小天都会被吓得大哭,跑过去向爸爸寻求帮助。

一开始,爸爸还会作势拉拉架,各自劝慰几句。

但后来时间长了,他也开始不耐烦,干脆直接躲起来,眼不见为净。

在咨询室里,谈及奶奶与妈妈互相厌恶、刁难甚至咒骂的场景,小天的眼神充满了无助。

他说自己时常有一种割裂的感觉,像是有两股力量,在拚命拉扯着。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

「分裂的爱」

在这样的氛围下,小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我到底应该跟着奶奶一起嫌弃妈妈?

还是应该帮着妈妈一起反抗奶奶?

似乎无论选择认同哪一方,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伤害。

可问题是,这两个人都是他最亲最近的人呐,他怎么可以去伤害她们呢?

在这样反复纠结、反复自责的内耗中,小天逐渐陷入了抑郁——

无心学习,成绩下降,觉得活着没意思。

为了回避内心的痛苦,他开始用刀割自己的身体,企图用身体的疼痛,覆盖内心的疼痛。

一开始,他不露声色,家人也没有察觉。

直到夏天来临,妈妈无意间撩起他长长的袖子,才发现他全身上下早已伤痕累累。

那个时候她才意识到,表面上云淡风轻的小天,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也由此,妈妈忧心忡忡地带着小天找到了我。

在咨询室里,听着我一点点解释孩子症状背后的缘由,小天妈妈充满了不解:

我跟婆婆吵架,又不是跟小天吵,为什么小天会抑郁?

接下来,我们就着小天妈妈的困惑,来回答:

为什么大人吵架,出问题的却是孩子?

正常来说,在孩子心中,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父母形象:

内在父母

真实父母

前者是抚养者在孩子心中内化的形象;

后者则是孩子现实中亲生父母的形象。

如果孩子从小由父母养大,那么Ta的内在父母和真实父母就是合一的;

但如果,孩子从小由父母以外的人养大,那么Ta的内在父母和真实父母就是不同的。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孩子的内在父母与真实父母不合,就会很容易在孩子传递一种「分裂的爱」,造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孩子面对这2类父母,内心的情感动力是不一致的。

面对内在父母,孩子发自内心地服从,就像有的动物对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抚养者,会自然地将其作为跟随和模仿对象一样;

而面对真实父母,孩子更多是趋于

现实规则

的服从:因为你是我的爸爸妈妈,所以我要听你的话,要孝顺你,爱你。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在父母和真实父母和睦相处,给孩子传递的是

「一致的爱」

:我们爱你;

那么,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回馈给他们一致的爱:我爱你们;

但如果,内在父母与真实父母彼此不合,给孩子传递的是

「分裂的爱」

:一方爱自己,而另一方却不爱自己。

那么,孩子也会很容易由此陷入巨大的混乱:到底谁爱我,谁不爱我?我应该爱谁,不爱谁。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小天。

他由奶奶抚养长大,他的内在父母形象主要是奶奶。

当奶奶和妈妈争吵时,在小天内心,就是内在父母和真实父母在发生冲突,相互攻击。

他不知道听谁的,该帮谁,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

无论是选择了奶奶还是妈妈,都意味着会攻击另外一方,都会产生内疚感。

为了规避内疚,他想到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向内攻击,惩罚自己

——这样就不会伤害到奶奶或是妈妈了。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小天不仅陷入抑郁,还自残。

事实上,在现代家庭中,这种「分裂的爱」并不少见。

比如:

媳妇与婆婆不和,女婿与丈母娘不和,彼此常常在孩子面前相互贬损、攻击对方;

把孩子交给保姆抚养,主人当孩子面对保姆挑三拣四,保姆私下向孩子讲主人坏话;

夫妻共同抚养孩子,一方常常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坏话,与孩子结盟一起对付对方……

在这样的氛围下,

有的孩子会像小天一样,向内攻击,形成抑郁;

而有的孩子,则会向外攻击,形成对恨与暴力。

比如我的另一个来访者小丽。

小丽3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她跟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

母亲重组家庭后,有些诚惶诚恐,凡事都会迁就现任丈夫。

为了“报复”前夫,她不允许小丽跟前夫见面,还会经常在小丽面前讲前夫的坏话,教唆小丽跟自己一起恨前夫。

为了“讨好”现任丈夫,她会要求小丽像自己一样,事事迁就继父,哪怕被继父随意辱骂,也不能顶嘴。

在现实层面,小丽别无选择,只能认同母亲,跟着母亲去恨生父,去讨好继父。

但在内心层面,她又过得很憋屈,很痛苦,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到了青春期,她开始变得叛逆,极具攻击性——

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人闹矛盾,一言不合就开吵,甚至还会跟同学干架。

后来在班主任的强烈要求下,小丽被母亲“押送”到了我面前。

随着咨询深入,我逐渐理清小丽暴力的缘由:

母亲和继父,是她的内化父母;

母亲和生父,是她的真实父母。

母亲常年讲前夫坏话,构成了小丽心里内在父母和真实父母的分裂。

小丽认同了母亲,跟着母亲一起恨生父,并坚信自己的不幸都是生父造就的。

但她却从来没有机会去验证:真实的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人?

长大后,她将这份恨意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人际关系中,她只要一不舒服,就会习惯性地埋怨他人,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同时容易缺乏同理心,习惯性攻击他人,不会反思自己,从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父母形象分裂的另一种结果:

自我防御,向外攻击

透过小天和小丽的案例,相信你已经发现:

真实父母和内在父母的统一,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父母具体要怎么做,才能规避这种分裂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为自己负责。

它主要包含3个维度:

①为自己的父母身份负责。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孩子12岁以前,父母至少有一方,能亲自抚养孩子。

但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必须把孩子委托给亲戚或保姆,也需要尽量挑选三观、育儿理念相似的对象。

彼此和谐相处,不在孩子面前数落、攻击对方,不给孩子制造分裂感。

②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大人吵架时,尽量避开小孩。

要知道,在大人眼里的小吵小闹,在孩子心中,也许就是腥风血雨。

如果实在控制不住,真的在孩子面前吵了起来;

待冷静过后,也请记得去拥抱一下孩子,并告诉他:

“这是大人的冲突,不是你的错,而且不影响我们对你的爱。”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攻击自己的伴侣或其它家庭成员,也不要一直向孩子追问“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因为这会将孩子置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无论Ta怎么选,都会无形中伤害另一方。

长此以往,分裂就产生了。

③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的人生追求,凭自己的本事去实现;

父母的人生挑战,凭自己的努力去承接;

父母的人生苦难,凭自己的意志去面对……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苦难捆绑给孩子。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

身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

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让Ta自由地追逐自己的人生。

而如果,你就是那位饱受「分裂的爱」摧残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在此,我想先对你说一声:“这些年,你确实受委屈了。”

我能感受到你的坚强与勇敢,历经重重伤害却没有被打倒;

我也能感受到你的脆弱与无助,努力寻求各种方式来进行自救。

与此同时,我更诚挚地邀请你:

①为当下虚弱的自己,设立一个保护屏障。

规避他人的随意僭越与入侵。

同时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试着去回顾、觉察:

在我身上,到底在发生什么,发生过什么。

这是一个痛苦的旅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成长机会。

因为:觉察,就意味着改变的开始。

②在一段安全的关系里,去表达、释放自己。

可以试着跟父母聊一聊,

有的父母,会耐心倾听,在错愕之余,会解释或道歉。这样一来,孩子心里的那块石头也就放下了。

当然,也有的父母,要么拒绝交流,要么否认事实,反倒还指责起孩子来。

但其实没关系,因为你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力量的体现。

最重要的是,聊完以后,你会获得一种「从父辈的爱恨情仇里抽离出来」的底气。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与父母心理的分离。

而如果,你暂时没有意愿去跟父母聊,也没关系。

你还可以尝试借助其它一些关系(伴侣、朋友等),或是找心理咨询师完成疗愈。

一句话,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一起共同面对的事件……

试着透过一段安全的关系,慢慢去体验被爱你的感觉——

原来自己是被在乎的,无论发生什么,是能被接住的。

在这些点点滴滴中,充分地被一段关系滋润和疗愈。

要知道,你很珍贵;你的自由,也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