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召开的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擘画了山东省2023年及今后5年的样貌。
如果把山东看作一个人,他的相貌应当是这样的:
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充满力量。
眼中的光,是信心之光。不自信的人,眼神躲闪,暗淡。
脚下的路,有战略之“道”,有战术之“术”。前路不会一马平川,但只要蓝图绘就,格局打开,踔厉奋发,未来海阔天空。
光,让人看见未来;路,让人迈向未来。信心加预期,构成了山东未来5年发展的强大底气。
会议建议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5%的GDP预期增速,数字固然不算太高(毕竟山东人低调),也不算低。持续3年的疫情,即便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甚至可能进入尾声,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固然令人期待,某种程度上,也只属于“回血”。
不必讳言,长期以来,山东省的经济结构偏向国企和重工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存在巨大的转型压力。这也是山东省5年来把新旧动能转换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3年疫情,正常的经济运行节奏被打乱了。就好比学生上学,以前都是正儿八经在学校上课,疫情一来,变成“上网课”了。
“网课”的运行模式,和“在校”的运行模式,大不相同。正所谓“危中有机”,自律性强的同学,可以借上网课的机会,更加自由地取长补短,实现弯道超车;自律性差的则相反,时间安排得一塌糊涂,成绩一落千丈。
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如此。3年疫情,很多行业重新洗牌,很多规则被重新定义,有人手足无措、坐以待毙,有人游刃有余、暗中扩张。
回顾过去5年,省政府报告用了8个字:
极不平凡、极为重要。
大家感触最深的,恐怕是“不平凡”3个字。这3个字,透出了一点“百感交集”的味道。一共5年,疫情就占了3年,真应了总书记那句话:“大家都不容易!”
这5年,不容易!
因为“不容易”,三大标志性成果就更加弥足珍贵:
一是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
二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
三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
为什么“眼中有光”?为什么充满自信?核心就在这里。一个人要想有底气,首先要有实力,其次要有预期。
实力,是过去的积累;预期,体现未来的实力。
山东的底气,来源于实力和对未来的预期。
2022年,山东的成绩单如下: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分别增长5%、6.1%和13%。
这是在疫情多次反复的情况下取得的。不容易!
5年的三大标志性成果,更值得琢磨。
1.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
您可别小瞧这事儿。国人都想了几十年了。
放眼世界,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带,几乎没有不发达的;重要的城市群,国家经济推进器,几乎都在三角洲区域。
我国也是。长江三角洲,孕育了大上海经济带;珠江三角洲,孕育了广深、港澳经济带。
黄河三角洲呢?长期以来,它只在“入海口”“湿地”等领域,偶尔站站C位,地理学得不好的,连胜利油田在哪儿都不知道。
这固然有天然因素,比如黄河不适合航运等等;但并不等于,这个伟大的三角洲,就该寂寞下去。
从大的概念来讲,山东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属于黄河三角洲地带。将其作为宏观概念,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大有可为。
国家提出这一战略,对山东而言,是重大机遇。有河有海有油田,有泉有人(孔圣人)有泰山,外加两道海岸线,资源方面,上天太宠山东了。
天时地利人和,山东此时不起飞,更待何时?
2.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
从山东层面来讲,它属于“战略”;从国家层面来讲,则属于“战术”。
战略告诉你“走哪条路”,战术则是“怎么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蓝图,新旧动能转换是实干,是擘画蓝图的画笔。
两者相辅相成。新旧动能转换做不好,黄河国家战略就成了空话。毕竟,这一国家战略的着眼点,是高质量发展,是生态环境优先。抱着老套设备,循着老旧思维,何谈高质量发展?
三大标志,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还有一个,则是未来——
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
它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啰嗦了,你骑个共享单车,支付宝都能给你计算减了多少碳。
绿色才有未来,高质量发展才有未来;山东的未来,必须、一定肯定以及确定,要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
这三大标志,环环相扣,互相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融为一体。它们是山东把GDP增速确定为5%的底气所在。
底气源于实力,但光有这个不行。
股民买股票,买的不是上市公司的现在,而是未来;一个公司即便现在很有钱,发展前景不好,股价也会一落千丈,反之亦然。
经济发展,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预期,让人看见你的未来。实力加预期,才是真底气。
山东底气的另一半,就来源于“可预期”。
什么叫“可预期”?就是在未来几年,存在较强“可控性”因素。
天时不可控。有时候天上掉馅饼,谁也没办法;有时候一场冰雹,让你颗粒无收。
可控的,是“人和”。
换句话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内涵很广,既包括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理念,也包括经营管理、开拓精神等等。
“可预期”方面,山东过去的5年,已经有了良好的储备。用某些公司的话来说,叫做“在手订单充沛”。这样的公司不担心未来。
山东可以让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的“在手订单”有哪些?其实很多,我看重的是这几个方面:
1.“创新发展活力显著迸发。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两番多。获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
——这是创新的底气,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区域协调发展显著进步。‘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持续优化,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成效明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力提升,4个省级新区加速起势。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446公里、8048公里。”
——这是“统筹”的底气。
经济发展的陷阱之一,是无统筹、不协调。
有一件事,至今印象颇深:上世纪90年代,很多钢铁厂发了家,不少地方一窝蜂地上。那时候和一个小钢铁厂厂长吃过一顿饭,没过多久,别人再说起他,已经是他破产的消息。
市场需要充分竞争,但不能无序发展。一窝蜂、盲目上,对管理者和市场主体都没有好处。
3.“改革开放优势显著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位居A级首位。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上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这是体制机制的底气。
山东这两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个人觉得,就是营商环境变了。很多政府部门,确实变成了“服务型政府”。老百姓能感受出来,投资者体会更深。
这三个方面,只是局部,难免挂一漏万。山东未来5年的“可预期性”,由此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有了高速钢轨,前行就有了底气。未来会有风风雨雨,但只要“人气”在,只要“人和”在,山东的未来,就令人期待。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