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传佛教诸多教派中,噶举派颇为特殊,其内部支系庞杂繁多,诸如“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竹噶举”等派系名称足以让人眼花缭乱,而也因此,噶举派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大宗派,特别是在帕竹地方政权执掌西藏之时,显赫一时。那么,为何有这么多噶举?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噶举派的早期发展历程

噶举派的早期发展历程

在藏语中,“噶”指的是佛语,“举”则意为传承,所以“噶举”大致的意思是教授传承,而从这个含义也可以看出这个教派的特点: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

噶举派注重密法的修习,由于其前期几位重要创始人效法印度僧人穿白色僧衣,导致后来的噶举派僧人都穿白色僧衣,所以该派又被人称之为“白教”或“白传”。

在传承上,噶举派形成了两大支,即琼波南觉创立的香巴噶举和玛尔巴一系创立的塔波噶举,其中香巴噶举在后来的传承中逐渐衰微,而塔波噶举则逐步兴旺发达,衍生出了诸多支系,遍布于藏区等地,至今未衰。两大传承在内容教法上并无多大区别。

塔波噶举创立的重要三人

塔波噶举创立的重要三人

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在其早期的发展历程中,玛尔巴、米拉日巴、塔波拉杰这三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正是在这三人的手中,噶举派得以奠基并迅速崛起。

玛尔巴全名玛尔巴·却吉洛追,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四大译师之一。他早年先后在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的寺庙跟随译师学习翻译、佛法,后前往尼泊尔、印度等地学习佛教经典、密法,取得了一定成就。从印度归来后,玛尔巴就定居在卓窝隆寺,广收徒弟、弘传密法,而他也成为噶举派的初祖。

米拉日巴是玛尔巴的弟子。相传其家庭富裕,但家产被叔叔姑姑侵占瓜分,其母为了报复,就让米拉日巴去学习咒术。后米拉日巴觉得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幡然悔悟,并为了赎罪转而信奉佛教。他在三十八岁时拜入玛尔巴门下。

有意思的是,为了考验米拉日巴向佛的诚意,玛尔巴千方百计地折磨他,不仅对其肆意谩骂,而且让他干各种繁重的苦役。最终,米拉日巴以任劳任怨的态度打动了玛尔巴,学得了玛尔巴所有的教法。学成之后,米拉日巴又在深山岩洞中苦修数年,在悟得境界之后才开始出山收徒。而从中也可以看出,早期的噶举派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苦修。

塔波拉杰是米拉日巴的弟子。公元1121年,塔波拉杰来到塔波地方建立了岗布寺,并广招门徒,弘传玛尔巴和米拉日巴所传的噶举教法。他还将噶当派的显密理论同噶举派的大手印等密法相结合,开创了显密兼备的塔波噶举派,而塔波噶举派在塔波拉杰四大弟子的传承弘扬下,又相继发展出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和帕竹噶举四个大的支派,帕竹噶举之下又发展出了止贡、达隆、主巴、雅桑、绰浦、休赛、叶巴、玛色等八个小的支派,史称为噶举派的“四大八小”。

塔波噶举四大支派

塔波噶举四大支派

1.噶玛噶举

噶玛噶举是塔波噶举四大支系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派别,其创始人为噶玛巴·堆松钦巴。噶玛巴出生在西康朱雪地方(四川甘孜新龙县境内),自幼随同父母学习佛法,他在30岁时来到塔拉岗波寺,拜在塔波拉杰门下,学习噶当派、噶举派的教法。学成之后,他又用多达30年的时间云游各地,广学各派教法,将其融会贯通。

公元1147年,噶玛巴在昌都的噶玛地方建造了噶玛丹萨寺,并以此为中心开始收徒传法,逐步形成了噶玛噶举支派。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藏传佛教中广为流传的活佛转世制度正是噶玛噶举派最早采用的。

2.蔡巴噶举

蔡巴噶举派的创始人是尚蔡巴·尊追扎巴,其一生传教布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重,与宗喀巴、帕木竹巴一同被尊称为西藏的“三宝”。

公元1175年,尚蔡巴·尊追扎巴在蔡巴地方主持建造蔡巴寺,由此形成了蔡巴噶举教派。蔡巴噶举在元朝时期曾一度统一了拉萨地区,不仅是一个较强的政教合一的地方势力,而且还是当时西藏地方十三万户之一,可谓风光一时。不过后来在帕竹地方势力的打击下,蔡巴噶举逐渐衰败,并最终被格鲁派代替。

3.拔绒噶举

拔绒噶举的创始人是拔绒巴·达玛旺修,其在21岁时师从塔波拉杰,系统学习噶举派教派。后在塔波拉杰的吩咐下,前往拔绒地区传法。

公元1153年,拔绒巴在拔绒地区兴建了拔绒曲科林寺,并在此专门修行了七年,撰写了《噶举上师祈请》等道歌。之后他又前往康区建寺收徒,兴建了洛德等寺庙。拔绒巴弟子众多,形成了独立传承体系,后人将之称为“拔绒噶举”,但有意思的是,该派后来多有内讧,弟子为了争夺堪布(相当于方丈)之位大打出手,导致教派逐渐衰落。

4.帕竹噶举

帕竹噶举由帕木竹巴·多吉嘉布创立,“帕木竹”是地名,位于桑日县境内。帕木竹巴·多吉嘉布一生广拜名师,其早年先后师从十六位大师学法,系统学习了佛教理论。他还广学各派教法,将其融会贯通,不仅师从塔波拉杰学习噶举派教法,还曾从萨迦派贡嘎宁波处学习《道果》教授,由此为自己开创帕竹噶举支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1157年,帕木竹巴前往泽当地区传法,并在第二年修建了著名的丹萨替寺。以此寺为中心,帕木竹巴广收门徒,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传承,史称“帕竹噶举”,之后,帕木竹巴的弟子又逐渐开创出止贡、叶巴等八个小支派,史称噶举八小派。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帕竹噶举同当地的大贵族朗氏家族结合,朗氏家族的成员开始兼任帕竹万户长和帕竹丹萨替寺主持,形成了集族权、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帕竹地方势力,并先后得到元朝、明朝中央政权的支持,其掌权人先后被封为大司徒、灌顶国师和阐化王等职,开始名正言顺地取代萨迦地方政权,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管理者。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兜汤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