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鸿远!昨天一位从事教培培训行业23年的校长问我,学科类培训还有机会吗?这位校长我是了解的,主要做英语和数学培训,高峰期生源四五千人,有五个大校区,当他问这个问题时,我还是比较惊讶的,“双减”之后,学科类监管政策不断,限时限价包括教师的薪酬都做了规定,行业严格的监管政策却是对运营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强入一位23年的教培行业老兵,也不禁产生动摇。

在理论上我们都会说,中高考的升学评价制度在,学科类的机会还有,家长还会补课。但是在实际上,限时限价等一系列政策约束之下,学科类培训真的还能会走得很远吗?

回顾三年疫情,对于大部分从未有此经历的教培机构,冲击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招生、续费甚至退费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疫情期间,同时推出“双减”一系列政策,两种因素深远影响着教培行业。

对于2023年来看,我觉得一个词形容教培行业比较恰当,就是“复苏”。疫情三年,教培行业一直是停课半停课状态,是在经历疫情期,没有真正的经历“双减”期的考验,到底学科类机构能不能按照限时限价等一系列监管政策下正常运营,能否生存下去,在疫情放开后的2023年会给一个真正的“答案”。

总体上,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把机构做小

2023年整体的市场环境都在恢复,但是市场反应不会那么快,不能那么快复苏,家长手里也不会那么快有钱,而且受监管政策的影响,可以预见学科类的规模几乎被套牢压缩到一定的程度,不可能有大的增长,所以机构做的是尽量留住忠诚度和意向度比较高的家长,巩固老客户,一切求稳,维持或者缩减原有规模进行运营应对市场变化,减少风险。疫情之后,毕竟哪个机构都不富裕,激进招生反而适得其反。

尽量以班课为主

从限价政策来看,1对1确实没有什么价格优势了。下面是浙江金华的限价政策:

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标准课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可按比例折算。

1对1或者1对多,跟班课就差了10元,所以之前靠1对1或者个性化的经营机构,估计教师成本都不好收回。

考验机构的排课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周一到周五上课,而且上课时间不能晚于20:30,对于机构来说怎么排课达到效益最大化营收最大化,都需要仔细研究和琢磨。

2、尽量往县城或者乡镇开

全国学科类指导价陆续出台后,有校长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收费标准比我的机构高,当然,有这种情况我相信。因为一般的县城和乡镇收费不会达到这个程度,但是县城和乡镇也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容易涉及到“清零地区”,有些地方根本不给办“营转非”等等这些,资质会成为大问题。

3、初三和高三毕业班或者准毕业班学科培训将成为刚需中的刚需

学科类市场整体“坍陷”,小学,初中等非毕业班的培训,受的冲击会比较大,但是长远看,毕业班或者准毕业班的培训将成为学科类培训的刚需。面临着升学问题,家长一般都会有“焦虑”。

4、客户黏度不高的话,建议早点退出

经过一系列的监管政策整治,学科类培训市场的体量已经很难撑起大的培训机构了,也只能供一些小机构小打小闹了。即便如好未来新东方也不得不转换赛道。如今留在行业的,都是靠着教育情怀在苦苦支撑。如果之前客户的黏度和忠诚度不高的话,我建议还是早点退出吧。

按监管政策走的话,感觉个体机构,小培训机构容易存活,但是越大的机构越难生存。总体上来看,2023年肯定会比2022年好,这是一定的。

2023年,将是学科类机构,在“双减”之后迎来真正意义上市场考验的一年,也是在资本退出,千亿市场成泡沫后,涅槃重生的一年,更是对教培人严格考验的一年。这一年,不确定最后有多少家机构能够活下来,但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都是“斗士”。

致敬,教培行业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