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月里,随着家人朋友和自己一个接一个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想必许多人心里都有疑问:明明打了疫苗,怎么还会“阳”?

我们熟悉的很多疫苗,主要功能是预防感染。比如天花疫苗的预防力达到95%以上[1],我们小时候都打过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MMR)预防麻疹的效力达到97%[2],而在被咬伤之后接种最新狂犬疫苗,加上适当的处理和治疗,几乎可以100%有效预防狂犬病[3]。

但新冠疫苗防感染的效果好像没这么高,很多人打了疫苗,却还是感染了。如果是这样,新冠疫苗有什么用?

疫苗防感染,本身就有时效性

疫苗防感染,本身就有时效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一款被允许使用的疫苗,都要符合哪些评判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4月更新的最新版COVID-19疫苗产品概况指出,新冠疫苗要达到50%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最低效力才能得到许可[4],这个标准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一样[5]。另外,世卫组织要求疫苗效力最好超过70%;防重症的效力最好超过90%,一般70~80%;能防传播则更好[4]。

换而言之,辉瑞、北京生物、科兴等WHO批准使用的疫苗,效力至少达到50%,这个数字说不上高,但也不低了。

但问题在于,既往接种疫苗防感染的效力,并不是一成不变。比如英国国家统计局分析称,比起刚接种第三针不满2周和其他时期,接种第三针后2周到3个月期间,才是最不容易“阳”的[6]。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份对Ad5-nCoV-S 重组疫苗(国内的康希诺就属于这种疫苗)表现的研究也指出,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刚刚接种后最早的2周效力只有最低水平,2~4周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7]。

疫苗防感染效力下降的同时,敌人也在不断重新排兵布阵。

截至目前,奥密克戎的5个亚型已形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相对于原型的60个突变中有32个都在疫苗作用关键点[8],大量刁钻的突变加强了免疫逃逸[9][10],导致既有的疫苗对它们的效果比对其他毒株都差[1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2剂灭活疫苗2周后,测不出中和活性的比例达到80%[12];英国卫生安全部发布的简报指出,全程接种后6个月,mRNA疫苗防有症状感染的效力仅约10%[13]。

防重症,也是疫苗的救命方式

防重症,也是疫苗的救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的作用不仅是防感染,还有防重症——而目前新冠疫苗防重症的效力在1~2年后仍能维持较高水平[14]。

2021年,《自然综述-免疫学》刊载了一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学者的总结,概括了各种疫苗的临床Ⅲ期试验结果:

全程接种复必泰mRNA疫苗两年后,防重症的效力还接近100%;

全程接种科兴疫苗一年后,防止出现症状的效力达到51%、防重症接近100%(研究未考察接种科兴两年后的数据)[14]。

比起一般期望的“防感染”作用,“防重症”作用也值得受到正视和重视。毕竟,奥密克戎感染症状已经比初代新冠大大减弱,比起“患病”,“死亡”是更需要避免的问题。

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2021年12月31日起疫情的统计,因新冠感染而去世的人中,有61%没有接种疫苗(包括打了第一剂疫苗还不满2周)[17];没有接种过疫苗的新冠感染者死亡率为2.05%,而接种过三剂疫苗的新冠感染者,死亡率仅为0.11%[18]。

也就是说,只要接种疫苗,死亡风险就会减少;全程接种疫苗,最不容易因新冠而死。来自新加坡卫生部和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19][20]。

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篇文献指出,打疫苗多的人,更不容易再感染,也就更容易规避感染带来的死亡、住院等风险[21]。

应对新冠,疫苗作用重大

应对新冠,疫苗作用重大

其实,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当下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率高[15]。

大部分人能安安稳稳地“阳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受到了疫苗的荫蔽。

如果你“阳”过了,但尚未全程接种疫苗,就应该把它提上日程了。考虑到新冠感染后会产生抗体,中国卫健委建议可以在感染六个月后再接种[22]。

中国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则在这个基础上给了更详细的建议[23]:

如果你是一个没打疫苗就感染并康复了的普通成年人,可以在康复后30天开始接种疫苗;

感染前接种过两针科兴的18-49岁人群,可以等六个月(180天)后再接种,但50岁以上人群在康复后三个月(90天)后就可以接种。

如果你和家人还没有感染,接种疫苗则是预防未来感染风险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加强针,在防重症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提升疫苗防感染的效力。

比如2021年张文宏团队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异源加强接种之后,效果更好,100%恢复中和活性(研究中为两剂北京生物灭活疫苗、一剂智飞重组蛋白疫苗)[15]。印尼和荷兰的学者也发现,随着时间流逝,接种加强针后,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效力下降得也更慢了[16]。

无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接种疫苗,都是我们对抗它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科学性已由女王大学病理及分子医学硕士伍丽青审核

撰文丨谢不敏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2). Vaccine Basics, smallpox.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2).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 Vaccination: What Everyone Should Know.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狂犬病疫苗WHO立场文件.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WHO Target Product Profiles for COVID-19 Vaccines. Revised version April 2022.

[5]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20). Development and licensure of vaccines to prevent COVID-19: guidance for industry.

[6]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Infection Survey,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testing positive for COVID-19, UK: 16 November 2022.

[7]Halperin S. A., Ye L., MacKinnon-Cameron D. et al. (2022). Final efficacy analysis, interim safety analysis,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single dose of recombinant novel coronavirus vaccine (adenovirus type 5 vector) in adults 18 years and older: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399(10321), 237-248.

[8]Pratama N. R., Wafa I. A., Budi D. S. et al. (2022).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B. 1.1. 529):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Vaccines, 10(12), 2180.

[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202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10]Harvey W. T., Carabelli A. M., Jackson B. et al. (2021). SARS-CoV-2 variants, spike mutations and immune escape.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19(7), 409-424.

[11]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2022).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 Technical briefing 34, 14 January 2022.

[12]Ai J., Zhang H., Zhang Y., et al. (2022). Omicron variant showed lower neutralizing sensitivity than other SARS-CoV-2 variants to immune sera elicited by vaccines after boost.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11(1), 337-343.

[13]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2022).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 Technical briefing 34, 14 January 2022.

[14]Tregoning J. S., Flight K. E., Higham S. L. et al. (2021). Progress of the COVID-19 vaccine effort: viruses, vaccines and variants versus efficacy, effectiveness and escape.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1(10), 626-636.

[15]黄云, 李依红, & 谢仕兰. (2022).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 变异株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3(5), 655-662.

[16]Pratama N. R., Wafa I. A., Budi D. S. et al. (2022).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B. 1.1. 529):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Vaccines, 10(12), 2180.

[17]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23). COVID-19第5波统计档案.

[18]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23). 2019冠状病毒病死亡个案报告初步数据分析.

[19]新加坡卫生部. (2023). COVID-19统计数据.

[20]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Infection Survey,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testing positive for COVID-19, UK: 16 November 2022.

[21]Bowe B., Xie Y., & Al-Aly Z. (2022).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Nature medicine, 28(11), 2398-2405.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

[23]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2022). 曾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人士接種新冠疫苗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