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敬的郑新立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参会代表,很高兴参加政策科学论坛,非常荣幸在论坛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当前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

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发布全年GDP数据,但是前三季度的GDP数据和10、11月份的有关数据以及12月份的PMI数据都已经发布了,大的走势基本上已经定了。我从生产角度、需求角度、收入角度、价格角度四个方面谈一下2022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从生产角度看,2022年经济运行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经济增速比较低。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一至三季度GDP分别增长4.8%、0.4%和3.9%。受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疫情的影响,二季度GDP仅增长0.4%,是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也是中国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以来的第二个低点,第一个低点是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9%。从年度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从已经发布的有关数据来看,四季度GDP增速会比三季度回落,全年GDP增速可能会接近3%。从年度上来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低点,第一个低点是2020年的2.2%,第三个低点是1990年3.9%。所以,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历史看,2022年的经济增速是比较低的。

二是第二产业表现相对较好,对经济增速起到带动作用,尤其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回升,是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9%,在三次产业中表现最好,对GDP增速起到带动作用,尤其是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2%,增速比二季度回升4.3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业和线下接触型服务业表现低迷,导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低,对经济增速形成明显的下拉作用。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一至三季度分别增长4%、-0.4%和3.2%,增速较低,均低于GDP增速,尤其是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0.4%,对经济增速形成明显的下拉作用。分行业看,房地产业和线下接触型服务业表现低迷,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低的主要原因。一至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负增长,其中三季度增速是-4.2%,在所有行业中最低。受疫情反复和防控等因素的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线下接触型服务业面临需求不足、生产经营不确定性高等限制,增速偏低,低于第三产业整体增速。

从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就是从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2022年这三大需求表现出哪些特点?首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在恢复,但是拉动作用仍然明显不足。前三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1.3%,其中三季度是52.4%,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在恢复。疫情前的2010年到2019年10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是58.9%,也就是说这10年近六成的经济增长是由消费需求贡献的。显然前三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5%,实际增长1.5%,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2019年同期低4.8和4.2个百分点,这主要受疫情导致的居民生活半径缩短、消费环境有限的约束。从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角度看,也是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

其次,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6.7%,其中三季度是20.2%。疫情前10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在40%左右,显然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三大领域投资是比较受关注的,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这三大领域投资表现如何?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1-11月份增长9.3%,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在三大领域投资中增速最高。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拖累加重。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0%;1-11月份下降9.8%,降幅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1-11月份增长8.9%,增速呈上升的走势。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两者增速差呈扩大趋势。上半年两者的增速差5.7个百分点,1-11月份增速差9.1个百分点,呈扩大趋势。疫情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再次,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但呈回落走势。前三季度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2%,明显超过疫情前10年的平均贡献率。其中三季度贡献率为27.4%,呈现出回落走势。从海关统计数据看,前三季度货物出口和进口增速较高,11月份货物出口和进口增速均明显回落。

从收入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主要是看三大经济活动主体,即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表现,这里重点看居民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动情况。从这方面看,经济运行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但明显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3%,实际增长3.2%,分别比上半年回升0.6和0.2个百分点,但比2019年同期低3.5和2.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低于疫情前同期水平,对居民消费也起到抑制作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名义增速高于中位数名义增速,说明疫情爆发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拉大,但从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看,这种拉大的趋势在缩小。其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1-10月份下降3%,1-11月份下降3.6%,降幅逐步扩大。但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有所改善。上半年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等因素推动,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较快,中下游制造业相关行业成本压力较大,上下游利润结构分化问题突出。但三季度以来,企业利润上下游结构性分化问题在改善。

从价格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看两个价格,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它对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产生影响,另一个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它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从居民消费价格看,前三季度波动上涨,10、11月份涨幅回落,12月份又略回升。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一至三季度分别上涨1.1%、2.3%和2.6%,显然涨幅逐渐扩大,但10月份涨幅回落到2.1%,11月份进一步回落到1.6%,12月份略有回升,为1.8%。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看,2021年10月份涨幅最高,达到13.5%,从2021年11月份开始,涨幅持续回落,2022年10月份进入下降区间,10月份和11月份均下降1.3%,12月份降幅收窄到-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波动对工业企业利润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它的结构性分化的改善对上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分化情况的改善有比较大的影响。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持续回落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二是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三是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四是受国内疫情持续扰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的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

最后是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在2021年10月份达到高位,随后开始回落。今年前三季度,PPI涨幅持续回落,而CPI涨幅不断回升,剪刀差逐步缩小,8月份以后形成负的剪刀差。10月份CPI涨幅回落,PPI涨幅由正转负,负的剪刀差扩大,11月份CPI涨幅继续回落,PPI降幅与10月份持平,负的剪刀差略有收窄;12月份CPI涨幅略有回升,PPI降幅有所缩小,负的剪刀差又有所收窄。

以上从生产、需求、收入、价格四个方面向大家简要汇报了2022年经济运行的特点。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许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