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征稿启事
月光照在二八大杠上(散文)
文/龚学贵(四川)
二八大杠。是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四川隆昌山川机械厂(当时是三线建设的一个军工厂转产民用自行车)生产的“山川”牌“28”圈加重自行车。八十年代的川西南农村,农业生产经济和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出门去购买生活用品或者油盐酱醋有两个地方,一是我们所在的金马场,也就是当时的人民公社所在地距离我们家有十里路,而距离我们更远的区上,就是云龙区公所所在地有三十多里路。那之前我经历过大集体农业和作社人民公社供销社统购统销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粮食和生活用品,副食品多数都是按劳分配和凭票供应。因此,想买个自己喜欢又实用的东西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连买一斤盐,一斤煤油,一斤白糖,一斤酱油,一斤猪肉,等等。但幸运的是这一切都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改革实行而成为过去。
家里买花掉270多块钱的第一辆山川牌自行车,是我们生产队比较少的而且比昂贵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当时的200多块钱是一家七八口人一年的生活开资所以这个东西在一个200多人的生产队还是少数。也就两三户人家买有自行车,上头房子的学富哥和中间房子的学品哥家各买有一辆自行车,他们一个是石匠,一个是在乡场上开铺子修理无线电的手艺人经常出门挣钱也方便些。而且这个东西很精贵。但当时,我并不会骑自行车,只有大哥会骑。而且是父亲买回来自行车之后用三四天利用晚上去保管室晒坝上在月亮下练习了几个小时就学会了。看见哥哥虽然也摔了几跤,腿上也有几处小伤,但他骑在自行车上那得意与神气十足的样子我还真的有点动心了。这个大晒坝比一个蓝球场稍微大点。靠山边是一排长五间外加五米多宽三十多米长青石板铺成地面阶沿的大房子,那是生产队的保管室(那是队上的粮食仓库和整个生产队一年四季堆放生产资料的地方的统称)。保管室座北朝南,几十米宽一百多米长的晒坝随山势的湾度而弯,晒坝靠南的边沿是石头砌筑的三四十公分高的栏杆。栏杆下面是几十米高的石岩,岩下面有一大片竹和生产队的菜地,几亩地的竹林和菜外面就是一个几十亩地大的堰塘。堰塘里的水很深,水也很清澈。和保管室晒坝对面的半山腰上,有两家住户是我的发小海娃和超娃的家,他们两家都是多子女家庭,海娃家有姐弟四个,加上他们的父母和奶奶共计七口人。而他们隔壁的超娃家就不得了了,兄弟姐妹六个加他们的父母共计九个人。这在当时,这样的家庭和我们家一样都比较普遍。农闲还没啥事情,但农忙的时候就很不好说了,就在五月中旬队上收麦正忙的时候,也是晚上大约十一点过,我们从大晒坝回家后就听说洪大爷家的娃娃弄丢了一个,左邻右舍都拿起电筒和火把围着大晒坝找了一个多小时。后来才在去大晒坝有一段斜坡路旁边的一堆麦草下面找到他们家老五。洪大爷(当时是大队农机站下队柴油机动力大型脱粒机的操作师)说,忙都忙死了,回家来煮熟了饭清点娃娃才发现少了一个。这也难怪,当时大人们太忙又是抢种抢收,队上保管室和大晒坝所有的地方都堆满了成山头一样还没有脱粒和脱粒之后的麦草,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都在晒坝上将山上山下麦子地里的麦子运送到机位等待脱粒,一边又在脱粒机前将脱粒机下的麦子运往仓库,还有一部分人就要忙着把麦草运到几个专门的堆放点,也因为怕老天爷下雨,那样的话露天坝的麦子就实在不好收拾,所以那几天白天夜晚都在忙,大人们根本就管不过来小娃娃。而且这种在农忙季节把娃娃弄丢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都没有出过什么大事情。
晚上吃完夜饭,家里的家务活也做完了,大哥说今天晚上的月亮好亮,推上我家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和大哥一起从被月光照亮的田埂,土埂和山边大土路来到大晒坝上,我高兴的不得了,大哥说今晚教我学骑自行车。刚开始,是我先上车踩自行车,大哥用双手撑着自行车座垫后面的衣架跟在后面跑,我也知道,这活相当累人的。当时,我十七岁,一米六七高体重93斤。骑那辆28圈的加重自行车还是比较合适的。大哥教我,第一步学会撑稳撑平自行车龙头,第二步踩转脚踏板,第三步学会掌握好快慢速度紧刹车松刹车和上下车。开始的时候大哥耐着性子在后面给我撑着自行车,跑了几大圈下来,哥哥已经是满头大汗,也就没有什么耐心了。对我说你自己练习吧!当时的晒坝刚收完麦子,晚上月光也很明亮,能看见晒坝边上还有些没有被清扫干净的麦杆结子在暗处闪光。远处的树林,竹林和田里水塘还有蛙虫的鸣叫声,天空不时还有一两只夜不归宿的小麻雀飞过。山风吹在身上,有些凉爽。刚才练车的紧张心情一下就平稳了许多,在学骑自行车的头一天,紧张了几个小时,也慌张了几个小时,还摔了两三跤。哥哥太累了,所以草草收场。后来,下了一天一夜的雨,练自行车的事情只有暂停了。那时候家里养有五六鸡,四只鸭,三只兔子和两羊,还有四头半大的白猪。它们每天非常能吃,所以我除了下地干农活外,回家还要帮父母亲干家务活,比如去自留地里割红苕藤,掰牛皮菜,割天星菜,去房子后面岩边上的地窖里(当地乡亲们都会在距离自家房屋附近的石岩下用铁锤钻子凿开一个大约一人高三四米见方大小的地窖,而这个一个冬暖夏凉的作用。它们用于保存每家每户下半年从地里收回上千斤的红苕,而这些保存新鲜的红苕又是那个年代能供一家七八口人吃上大半年,最主要的一日三餐的搭配食物)。平时也会隔一两天去捡二三十斤红苕,用竹筐子扛到田边的水塘里淘洗干净,再扛回家宰碎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在那口靠墙的大铁锅里煮熟了加上玉米粉和米糠等这就是每天必要备喂猪的饲料。等把所有的家务活干完,吃完晚饭也就晚上七点多钟了。大哥说今晚在晒坝上学骑自行车,然后我们就匆匆忙忙推着自行车赶到晒坝上,也是在月光下,大哥跟在自行车后跑为我保驾护航,怕我摔跟头。再后来,大哥就没有耐心了,让我自己练习,在不断的摔跟头的情况下,我终于可以沿着晒坝的石条栏杆稳定地单独踩转自行车了,骑着自行车在大晒坝上来回地转着大圈,在夜风中能自在地骑自行车,那感觉真的是又爽又激动,心里那个得意与高兴无用文字来法形容。后来,我也是依靠晒坝边上的石条栏杆,慢慢学会了自行车上下车和完整的骑行技术。除了保管室的大晒坝上轻松地骑,还可以在稍微宽一点的田埂,土埂和那条两尺多宽一公里多长土坎外面长有一排上百颗六七米高茂盛桉树的大堰塘埂上,还有山边上弯弯曲曲的机耕道上放心大胆地骑。在离开家乡这么几十年,在省城的大街小巷我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以前是买过几辆轻便自行车,也丢了几辆自行车,现在人到中年,也不想骑电动自行车和骑摩托车,因为没有必要跑那么快,因此我还是比较愿意骑共享自行车上班下班。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我还是常常想起大哥教我在老家晒坝上在月光下学骑自行车,那月光照在那架自行车上,那龙头铃铛,那细细的,交错的钢丝和钢圈上闪着银亮的无法忘记的往事。
作者简介:龚学贵。笔名寒若。网名西南寒若。男。四川省简阳市人。大专文化。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清风》,《当代文学》,《散文诗世界》,《中华作家》等刊物及网易号,今日头条,中国作家网,青年作家网等。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四川作家协会等会员。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副总编:王鑫
策划部总监:唐莉
常务主编: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主编:周桃桃、周伟、周晓燕、艾琳、周倩、钟国强、陶美、曾燕、李兴国、王美、吴芸、云上烟、徐力桦、陶静、田心、周振华、李鑫(韩国)、管彤、朱桦、王龙飞、田元庆、田盛龙、郑大伟、邰鑫宇(新加坡)
中华作家网长期与国家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诗歌集、诗词集、散文集、评论集等文学图书,欢迎洽谈!
图书出版联系编辑部微信:zhonghuazuojiawang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