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为全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绘制出总体“施工图”。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布了《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不断加强乡村公共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优化乡村基层公共事务数字化管理服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

省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教授严宝平调研发现,乡村公共治理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用于管理的数字化手段相对单一且建设过剩、用于末稍治理的数字化明显不足、数字建设的基础设施已经到位但深入使用缺乏等问题,他建议:

(一)打通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简化平台数据报备的数量与流程。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中心的作用,引导各级各部门平台能够统一数据内容标准,保证互联互通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平台数据报备的流程与具体方面上也可以引入异常报备、批量报备,甚至可以考虑针对一些基层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供智能化的语言填报。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通过“一个中心、一条网线、一个摄像头、一部手机”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安防、农村产业生产看护、留守老人精准照护等乡村治理的痛点堵点问题。同时,满足农村集体产业、个人产业生产看护和分级管理治安联防等多种需求。打通基层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米”,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数字化”乡村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二)加强数字与智能技术的引入,提高治理数据采集与量化的效率。建议在技术层面尤其是5G引入后的及时且持续的数据采集、人工智能引入后的智能识别与智能提醒等方面可以加大投入,如以村居环境治理为例,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防止私搭违建的滋生,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工作之一,这一工作如果有天眼图像技术的辅助,可参考苏州等相关苏南优秀案例予以推广实施,并通过积分制度与相关的奖励结合,其使其达到类似于城市交通治理的强调与威慑力,同时也结合村民的特征以奖代罚,相信可以很大程度地化解这一难题。

(三)继续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应用能力。继续落实农村电信网络、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三网”建设和升级,建设更为完备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使得数字乡村的理念从物质上进入千村万户的家中。同时考虑到城乡间差异以及不同乡村的结构特点,整合优质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打造能够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服务平台。此外,在数字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当考虑适用性,适当简化数字平台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确保农村居民有兴趣,有意愿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来。通过“硬件设施”完善和“软件平台”搭建,强化数据管理、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